楞伽经导读062/课后自测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目录
1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62
1.1
一、填空题
1.2
二、在线测试题
1.2.1
选择题
1.2.2
判断题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62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焦种不能生芽,此亦如是”。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经文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这是佛陀做了两个比喻。
B、第一,破碎的瓦罐就没有瓦罐的功能。
C、第二,烧焦的种子就不能发芽。
D、这两个比喻意指事物先存在后坏灭。
2
依照经文“若蕴、界、处法已、现、当灭,应知此则无相续生,以无因故,但是自心虚妄所见”,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蕴、界、处”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佛陀说,蕴、界、处是相续而生的。
B、佛陀说,蕴、界、处产生的原因是由自心所现的。
C、佛陀说,见到蕴、界、处存在而又坏灭,不管是过去灭、现在灭,还是未来灭,总之是先存在后坏灭,其实这只是自心分别的显现。
D、佛陀说,根本就没有蕴、界、处产生的原因。
3
依照经文“若蕴、界、处法已、现、当灭,应知此则无相续生,以无因故,但是自心虚妄所见”。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这句经文是佛陀在评论前边的外道信受有心外事物存在,而后又会坏灭的“破坏断灭论。
B、外道不知道,凡夫所见的心外蕴、界、处的产生与坏灭的相续现象,其实只是自心分别的显现。
C、外道不知道,心外蕴、界、处的真实产生的原因是自心分别的显现。
D、外道不知道蕴、界、处产生而又坏灭的这个相续,这件事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4
依照经文“复次,大慧,若本无有,识三缘合生”,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识三缘合生”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识天然存在,依ātman、indriya和artha这三种缘而发生作用。
B、ātman,通常译为“我”,就是生命的内在的精神主体。人可以看,猫狗牛马可以看,石头不能看,就是因为石头没有内在的精神主体。
C、indriya,通常译为“根”,指生命体的感觉器官,比如眼根、耳根等等。盲人就是眼睛这个感觉器官不健全,所以就看不到世界。
D、artha,通常译为“义”,是所指的对象的意思,也译为“境”。我看见了这张桌子,总得有个被我看到的桌子的存在。这张桌子就是境,就是外境,就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心外的事物。
5
依据经文“复次,大慧,若本无有,识三缘合生,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所做事业悉空无益”,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我、根、境三缘相合产生识”的说法,凡夫和佛陀分别持有什么样的见解?
A、绝大多数凡夫都会认为,这个“我、根、境和合产生识”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B、佛陀说如果我、根、境三缘和合能够产生“识”的作用的话,那乌龟也能长出毛,沙子也能榨出油,可是乌龟根本没有毛,沙子无论如何榨不出油,因此这种见解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C、佛陀认为“我、根、境和合能生起识”的这个观点可以成立。
D、佛陀坚决不认同我、根、境三缘和合生起识的观点。
6
依照经文“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所做事业悉空无益”,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汝宗则坏,违决定义”,你自立的这个观点是不会坏灭,是必定成立的。
B、这是在批评“识三缘合生”的观点。
C、持这样的观点,则会导致这些“说有无者”的修行事业没有意义,没有结果。
D、“说有无者”就是指认为心外有事物存在的人。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外道会建立“以三缘和合而有识的作用”这种说法?
A、是依据有因果相,建立这种说法。
B、是依据他们的教理,建立这种说法。
C、是依据他们自己的邪见熏习,在他们的计度思辨上建立这种说法。
D、是依据圣智自证境界,建立这种说法。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信受“识三缘合生”的人,会有以下哪些观点?
A、信受三缘和合的人,认为有一个能看的“我”这个精神主体,又有健康的“眼睛”这个感觉器官,还有一个眼睛之外能够被眼睛看到的“桌子”,这三个条件相合,眼识就产生了,产生了“我”看见了这张“桌子”。
B、信受三缘和合的人,会在他们的计度思辨上,而宣说过去、现在、未来有实有的事物从无到有的产生相。
C、信受三缘和合的人,肯定不会认为有心外的实有的事物,从无到有产生了。
D、信受三缘和合的人,一定认为有心外的实有的事物,从无到有产生了。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从“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妄计非有及有于因果外显现诸物”到“无智妄称一切智说”这段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这段经文讲了外道修行者,不能“了境如幻,自心所现”,执著心外有事物存在的生灭而成“破坏断灭论”。
B、这段经文讲了外道修行者,如实“了境如幻,自心所现”,不执著心外有事物存在,因而不是“破坏断灭论”。
C、这段经文讲了外道基于凡夫的计度思辨,误以为我、根、境三缘和合而生起诸识。
D、这段经文讲了外道没有亲证到圣者证悟的真实,把“无智”当成了“智慧”。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对于“什么是‘我’看见了这张桌子?”这个问题,佛法与外道有根本不同的观点。
正确
错误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所讲教理,立足于圣者境界解读“我听见了鸟叫”,这个耳识的作用,就是三缘合生而起的作用。
正确
错误
3
经文“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见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意思是那些愚痴凡夫被恶见吞噬,被邪见迷惑,他们没有智慧,却声称在宣说一切胜妙的法。
正确
错误
4
藏识里的杂染种子灭了,不是藏识也灭了,藏识转为正智,正智去攀缘真如了,这就是藏识转为正智,正智攀缘真如。
正确
错误
5
依照经文,若不能“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会导致“先有后无”的“破坏断灭论”的后果。
正确
错误
6
阿赖耶识只是看起来有生灭的表现,灭的不是阿赖耶识,灭的是阿赖耶识的杂染种子和种子的现行。
正确
错误
分类
:
楞伽经辅导
楞伽经自测
楞伽经自测初级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打印版本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引用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