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佛多年不得门径

2-156二慧留言 | 贡献2021年11月10日 (三) 09:29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释义

学通、学懂佛教的前提就是要能够理解佛教体系的内部结构。在佛教史上,梳理佛教理论体系内部结构的这项工作叫作“判教”。判教是我们学懂、学通佛法的前提,这个前提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得有的。 由于众生根性、习性的差别,佛陀为不同的众生说法的时候,讲了不同的法,因此在佛教的教理体系内部就形成了不同的名言系统。如果一个学习佛教的人,不能够理解佛教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那么就无法读懂佛经,甚至还会产生误解。有的朋友学佛很久,甚至学了几十年,依然不得门径,原因之一就是不懂判教。

三时判教

在佛教历史上,很多大德祖师都依据自己对佛陀教法的理解,作出了各自的、不同的判教。比如天台宗有天台宗的判教,华严宗有华严宗的判教。当然,每一种判教都有它合理的因素。但是,佛经中有没有判教?经是佛说,出现在佛经当中的判教,有佛陀印可的判教,这种判教应该是最权威、最值得信赖的。

经中有没有判教呢?有的。佛教有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叫《解深密经》。在这部经中,就有佛陀印可的判教,称为“三时判教”。也就是在《解深密经》里边,把佛陀一生的、完整的教法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三个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分别给它起名叫作初时教法、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其中,初时教法对应的是声闻乘,后来也被称为小乘。小乘这个名字是长久以来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不存在着贬义。初时教法是声闻乘,是小乘;而二时教法跟三时教法是菩萨乘,也就是通常说的大乘。[1]

注释

  1.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XXX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