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的用户贡献

此用户有21,013次编辑。​账号创建于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搜索贡献展开折叠
⧼contribs-top⧽
⧼contribs-date⧽
最新 | 最旧) 查看( | )(20 | 50 | 100 | 250 | 500

2022年1月9日 (星期日)

  • 11:102022年1月9日 (日) 11:10 差异 历史 +4,051 二无我智 创建页面,内容为“二无我智,佛教术语,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之后圣者的智慧。二无我智有广义和狭义之说,从广义上讲,包含小乘人无我智和大乘二无我智。小乘人无我智随顺佛陀证悟的真实,随顺二无我智,但不究竟。从狭义上讲,大乘了义教法,佛陀破除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就是破“人我执”和“法我执”。 人我和法我根本不存在,不是破除和“空”的…” 当前
  • 11:082022年1月9日 (日) 11:08 差异 历史 +24,856 法无我 创建页面,内容为“法无我,佛教术语,梵文dharmanairātmya,三时教法了义的法无我就是知道五蕴、十八界、十二处都是遍计所执自性,就是觉知蕴、界、处等凡夫心外的一切事物,其实压根不存在。<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4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二时教法中的空性即法无我<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
  • 11:062022年1月9日 (日) 11:06 差异 历史 +30,628 人无我 创建页面,内容为“人无我,佛教术语,梵文pudgalanairātmya,人无我是佛教的基本主张,印度一些外道认为,众生在三界中死了再来、死了再来的生生死死之中,得有一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精神主体在轮回。而佛法要说的是,这个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六道轮回中的精神主体,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人无我”。 <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 当前
  • 11:052022年1月9日 (日) 11:05 差异 历史 +7,385 杂染 创建页面,内容为“杂染,佛教术语,梵文saṃkleśa,杂染也简称染,字面意思就是不干净。 杂染在佛教当中具有特定含义,是与清净相对的概念,就是指分别。这个词也经常用来指佛陀三时教法中,依他起自性中的杂染部分——依他起自性分杂染和清净两部分,杂染部分是藏识,清净部分是正智。 一、分别 在佛陀的三时教法里,给凡夫的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起了…” 当前
  • 11:032022年1月9日 (日) 11:03 差异 历史 +9,170 清净 创建页面,内容为“清净,佛教术语,梵文śuddhi,简称净,字面意思为清洁、纯净,在佛教当中具有特定含义。 佛教中清净是与杂染相对的概念,指无分别,也经常用来指佛陀三时教法中依他起性中的清净依他起。依他起自性分杂染和清净两部分,杂染部分是藏识,清净部分是正智。 一、 杂染与清净 “杂染与清净”是佛陀三时教法里边的一对范畴,千万不要与凡夫世…” 当前
  • 11:012022年1月9日 (日) 11:01 差异 历史 +8,579 创建页面,内容为“空,佛教术语,梵文śūnya,表示没有,零,不存在<ref>《金刚经导读》038 性空、空性与无常</ref>。 空是佛教的标志,佛教也被称为“空门”,佛教说的空,空的是原本不存在,只是凡夫无明所障,误以为的存在<ref>《楞伽经导读》020二时空与三时转</ref>。 一、空在佛教之所指 空是佛教的标志,佛教也被称为空门,《楞伽经》当中对空有全面的阐述…” 当前
  • 11:002022年1月9日 (日) 11:00 差异 历史 +695 表诠 创建页面,内容为“表诠,因明学用语,就是直接陈述、正面肯定的解释,表诠是一种表述方式,与遮诠相对。 大乘佛法的三时教法,佛陀在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之后,对佛陀证悟的真正真实性直接陈述、表诠,安立真如、如来藏心、圆成实性等名言。表诠本身也属于名言,是佛法的一部分,完整的佛法包括说通与宗通,表诠属于说通,只要有表诠,就有能诠与…” 当前
  • 10:592022年1月9日 (日) 10:59 差异 历史 +12,283 正智 创建页面,内容为“正智,佛教用语,梵文 samyagjñāna,又叫智<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3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或圣智,<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3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是指见道位之后登初地的菩萨一直到成佛的智,<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 当前
  • 10:572022年1月9日 (日) 10:57 差异 历史 +38,152 分别 创建页面,内容为“分别,佛教术语,梵文vikalpa<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2021:072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prativikalpa<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2021:056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或saṃkalpa<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2021:083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等…” 当前
  • 10:552022年1月9日 (日) 10:55 差异 历史 +20,416 创建页面,内容为“名,佛教术语,梵文nāma,就是名字、名言的意思,<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3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总是不代表自己,总是要代表别的事物。<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245.</ref> 对名的理解需要判教,本词条定位于大…” 当前
  • 10:532022年1月9日 (日) 10:53 差异 历史 +25,610 创建页面,内容为“相,佛教术语,梵文nimitta、lakṣaṇa或ābhāsa等,对相的理解需要依照梵文原词和判教,在三时教法中,相要作外相和似相两种理解,第一种,外相,梵文最常用的是两个词,nimitta和lakṣaṇa<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19讲.</ref> ,nimitta一般用于表达抽象的相,lakṣaṇa往往表达具体的相,相貌、形状、特征的…” 当前
  • 10:522022年1月9日 (日) 10:52 差异 历史 +10,722 五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五法,佛教术语,梵文pañcadharma, “五法”就是指五种法<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4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相、名、妄想、正智、如如<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4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五法与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四个…” 当前
  • 10:482022年1月9日 (日) 10:48 差异 历史 +35,956 遍计所执自性 创建页面,内容为“遍计所执自性,佛教术语,梵文parikalpita-svabhāva<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31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实叉难陀法师译为妄计自性,玄奘法师译为遍计所执自性,<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31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就是遍计所执的…” 当前
  • 10:462022年1月9日 (日) 10:46 差异 历史 +17,860 转依 创建页面,内容为“转依,佛教术语,梵文parāvṛttāśraya<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0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或āśrayaparāvṛtti<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50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又译转变所依<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 当前
  • 10:452022年1月9日 (日) 10:45 差异 历史 +6,153 圣言量 创建页面,内容为“圣言量,印度哲学术语,梵文,āgama-pramāṇa(待确认),圣,指圣人;言,指教典或者圣人的教言;量,指认识事物的标准。圣言量,就是以教派的圣人教言作为标准,是量的一种。 圣言量作为印度哲学术语,后被各个教派所引用,又作正教量、佛言量、至教量(梵文āpta-āgama ,指信仰者在本派所受的传统之教)、声量(梵śabda ,又作圣言量,指…” 当前
  • 10:312022年1月9日 (日) 10:31 差异 历史 +9,095 比量 创建页面,内容为“比量,印度哲学术语,后被佛教引用,梵文anumāna,就是指凡夫从给定的前提,推断出结论的行为,即推理或推测<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78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量,指认识事物之标准,比量,量的一种<ref>佛光佛学大辞典</ref>,详细讲就是基于现量而有比度推理而得到的结果,比如…” 当前
  • 10:102022年1月9日 (日) 10:10 差异 历史 +10,240 现量 创建页面,内容为“现量,印度哲学术语,后被佛教沿用,梵文pratyakṣa,简单地讲就是凡夫依靠感觉器官,对于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比如说看见了这张桌子,摸到了这把椅子,这就是现量<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37讲.https://https://m.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佛陀不思议常的自内证圣智境界,是佛陀的现量,是佛陀的亲…” 当前 标签可视化编辑:已切换
  • 10:052022年1月9日 (日) 10:05 差异 历史 +15,944 识的两种生住灭 创建页面,内容为“识的两种生住灭,佛教术语,,指阿赖耶识有两种生灭的表现,即相续的生灭和相的生灭。<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5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在三时教法里,识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阿赖耶识,或译为藏识。只是为了表达阿赖耶识的种种不同功能,有时把阿赖耶识分为两份儿、分为三份儿…” 当前
  • 10:032022年1月9日 (日) 10:03 差异 历史 +14,428 种性 创建页面,内容为“种性,佛教术语,梵文gotra,基本意思是牛的庇护所,引申的意思是家族、世系,指修行佛法的众生的“分类”<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79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这里要区分开另一个梵文词varṇa,这个词的基本意思是肤色,皮肤的颜色,引申义就是依据肤色,依据不同人种划分的社会…” 当前
  • 10:012022年1月9日 (日) 10:01 差异 历史 +14,162 两重不二 创建页面,内容为“不二,佛教术语,梵文,advaya,指远离二边的中道。两重不二,净名术语,指两重境界的不二。这是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在《金刚经》导读中,总结出的两重不二。这两重不二是于老师站在二时教法的角度总结的。两种不二具体概括为两种情形。就是法与法的不二和法与法性的不二。法与法的不二就是纯凡夫境界上的不二。如好与坏,生…” 当前
  • 10:012022年1月9日 (日) 10:01 差异 历史 +15,699 法性 创建页面,内容为“法性,佛教术语,梵文dharmatā,指佛陀证悟的诸法的真实性,即真如<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维摩诘经》009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ref>。 佛陀横向判教教理体系,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在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叫“破增益”。那么佛陀教法横向体系的后一部分,就是通过前…” 当前
  • 09:592022年1月9日 (日) 09:59 差异 历史 +30,011 创建页面,内容为“法,佛教术语,梵文是dharma,佛教高频词汇<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95.</ref>,广义上指事物、范畴、法则、正法,狭义上指佛说的法,佛陀言教。 依据《解深密经》三时判教<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和佛陀说…” 当前
  • 09:572022年1月9日 (日) 09:57 差异 历史 +2,779 生灭无常 创建页面,内容为“生灭无常,净名术语,梵文不详,是无常的方便说,在佛法里讲“无常”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次 – 小乘佛法讲无常:生住异灭的无常;第二层次 – 佛陀二时教法前两重二谛讲无常:当生即灭的无常。 以上两个层次说“无常”是生灭无常。<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038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r…” 当前
  • 06:592022年1月9日 (日) 06:59 差异 历史 +1,471 无生无常 创建页面,内容为“无生无常,净名术语,梵文不详,无常的究竟说,是佛陀“二时教法”第三、四重“二谛”‐‐‐ 第二组“二谛”讲的“无常”,叫做“无生无常”,就是要观凡夫境界一切的法压根儿没产生,这是“无常”,所以叫做“常无故无常”。<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038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ref>…” 当前
  • 06:582022年1月9日 (日) 06:58 差异 历史 +3,698 两重无常 创建页面,内容为“两重无常,净名术语,梵文不详,指生灭无常和无生无常。生灭无常,包括生住异灭的无常,和当生即灭的无常。在二时教法里,生灭无常只是无常的方便说,无常的究竟说是无生无常。以无生法义讲无常,无常的究竟法义就是无生,叫“常无故无常”,这才是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 当前
  • 06:522022年1月9日 (日) 06:52 差异 历史 +18,102 无常 创建页面,内容为“无常,佛教术语,梵文anitya,基本含义是指没有不变的,总是在变化着的。<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1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ref>“常”,梵文是nitya,永恒不变的意思。<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39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 当前
  • 06:512022年1月9日 (日) 06:51 差异 历史 +15,715 佛三身 创建页面,内容为“三身,佛教术语,梵文 trikāyāh,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指佛的三种身,法身、报身、化身,其实并不是说佛有三种,而是这三种身是随修行者的不同根性、不同境界的显现。 大乘佛教认为佛具三种身,应身(变化身,梵文nirmānakāya)、报身(受用身,梵文sambhogakāya)和法身(自性身,梵文dharmakāya)。应身也称为化身,化身和报身也称为法…”
  • 06:342022年1月9日 (日) 06:34 差异 历史 +18,235 创建页面,内容为“佛又称“佛陀”,佛教术语,梵文Buddha,就是指醒了的人、觉者。“Buddha”是个名词,来源于动词词根√budh,“Budh”就是“醒”的意思,从这个动词,衍生出名词“Buddha”,因此“Buddha”最基本的含义就是“醒了的人”、“觉者”。<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046.</ref> 大乘佛教的修行,就是以如梦…” 当前
  • 06:322022年1月9日 (日) 06:32 差异 历史 −4,234 认识论 清空全部内容 当前 标签清空
  • 06:322022年1月9日 (日) 06:32 差异 历史 +4,234 中观的两重境界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观的两重境界,佛教术语,指的就是权便中观和究竟中观。 中观,佛教术语,梵文madhyamaka,也叫中观见,不著凡夫二边是为中,远离凡夫二边是为中观,龙树菩萨对甚深般若波罗蜜的见解叫做中观见。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把属于佛陀二时教法的中观见,依据迄今为止,佛教史上公认的对佛陀二时教法的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的最权威阐…” 当前
  • 06:312022年1月9日 (日) 06:31 差异 历史 +11,345 不二 创建页面,内容为“不二,佛教术语,梵文,advaya,指平等,相同,究竟意义上说就是无生法义中消融而不二、无分别。 指佛陀对凡夫二边见认知模式的解构,引导凡夫从凡夫趋向圣者的法门,称为“不二法门”。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以一对一对相待的名言去理解、描述,佛陀把凡夫这样的认知模式称为“二边见”,圣者看凡夫是二,只要二即是凡夫,大乘佛法二时…” 当前
  • 06:312022年1月9日 (日) 06:31 差异 历史 +4,234 认识论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观的两重境界,佛教术语,指的就是权便中观和究竟中观。 中观,佛教术语,梵文madhyamaka,也叫中观见,不著凡夫二边是为中,远离凡夫二边是为中观,龙树菩萨对甚深般若波罗蜜的见解叫做中观见。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把属于佛陀二时教法的中观见,依据迄今为止,佛教史上公认的对佛陀二时教法的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的最权威阐…”
  • 06:302022年1月9日 (日) 06:30 差异 历史 +5,048 归谬 创建页面,内容为“归谬,逻辑学术语,又叫反证法,是一种逻辑论证方法。 指不直接对对方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式进行正面驳斥,而是按照对方的逻辑和思路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虚假或矛盾的结论,使其论点不攻自破。一般分为:推论式反证法、矛盾式反证法等。大乘佛教龙树菩萨《中论颂》中使用归谬法对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进行了无余否定的归谬解构。…” 当前
  • 06:282022年1月9日 (日) 06:28 差异 历史 +4,018 中观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观,佛教术语,梵文madhyamaka,龙树菩萨对甚深般若波罗蜜的见解叫作中观见。中,指不着凡夫二边。中观,即远离凡夫二边的中道 <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53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ref>。 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把属于佛陀二时教法的中观见,依据迄今为止,佛教史…” 当前
  • 06:272022年1月9日 (日) 06:27 差异 历史 +5,563 泯灭二边 创建页面,内容为“泯灭二边,净名术语,泯灭,指的是灭绝、消失(自编);二边,即二边见。 智者发现凡夫有一个对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特殊认知模式,凡夫总是建构一对一对的相待(所谓相待,就是它们只能在相互关联当中而施设,不能独立地存在<ref>金刚经导读 053二谛与中观</ref>)名言,去理解、描述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ref>金刚经导读 055权便中观和究…” 当前
  • 06:262022年1月9日 (日) 06:26 差异 历史 +7,387 真实性 创建页面,内容为“真实性,净名精舍术语,梵文tattva,指佛陀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 三时教法表达为真如、圆成实自性、如来藏心、不空如来藏、法性等,指圣者心的行处;二时教法中多表达为“实相”,系无为法,属于横向教理体系中“补损减”的部分。 一、安立名言“真实性”的必要性 殊于“真实”而安立名言“真实性”是为将三时教法中佛陀证悟的真如与唯…” 当前
  • 06:242022年1月9日 (日) 06:24 差异 历史 +17,735 真实 创建页面,内容为“真实,佛教术语,梵文bhūta‐tathatāyā,指真相、真正的存在。 依照“净名弘法六要点”第二点,佛陀教理体系在横向上可判为“破增益”和“补损减”两部分,对真实的诠表属于佛法中“补损减”的内容,即佛陀给那些通过佛陀教理第一部分的学习,已经认同了佛陀关于我们凡夫境界上、我们过去自以为真实的世界其实都是不真实的道理的人,讲…” 当前
  • 06:232022年1月9日 (日) 06:23 差异 历史 +15,678 缘起 创建页面,内容为“缘起,佛教术语,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2021.08.20]:047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404658627.</ref>,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缘起<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2021.08.20]:046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404658627.</ref>,就是缘起无生<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 当前
  • 06:222022年1月9日 (日) 06:22 差异 历史 +8,996 修行次第 创建页面,内容为“修行次第,佛教术语,就是修行的次序和步骤。<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2021[2021.08.20]:04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佛陀教法的修行,特别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次第,即怎么打破无明见真实<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6.</ref>,从大的次第来讲,是三个次第,叫…” 当前
  • 06:212022年1月9日 (日) 06:21 差异 历史 +15,480 二我执 创建页面,内容为“二我执,佛教术语,梵文待查,即人我执<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7-58.</ref>、法我执<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7-58.</ref>。 人我执,梵文ātmagrāha,人我,佛教术语,梵文pudgala,凡夫认为自己内在的主观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真实存在,而且是不…” 当前
  • 06:202022年1月9日 (日) 06:20 差异 历史 +3,010 二我 创建页面,内容为“二我,佛教术语,指人我和法我。 在佛法体系里,对凡夫所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划分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简洁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它分为两类,分别起名叫“人我”和“法我”。 <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009讲.</ref> 什么是人我?作为一个凡夫,会认为,自己内在的主观的精神世界,是一个…” 当前
  • 06:202022年1月9日 (日) 06:20 差异 历史 +4,788 悖论归谬模型 创建页面,内容为“悖论归谬模型,净名精舍术语,在认识论上对凡夫境界直接归谬而证空性。龙树菩萨在中论颂中所展现的修法,通过对凡夫境界直接归谬而证空性;佛教讲“无自性”,龙树讲的“空”,其实也是无自性,即就要破斥自性。龙树的破法,这个论证过程就叫归谬,就是把一个观点,归出错谬,来否定该观点,来破斥该观点。 一、封闭原则 龙树的归谬…” 当前
  • 06:182022年1月9日 (日) 06:18 差异 历史 +81,574 三套缘起 创建页面,内容为“三套缘起,佛教术语,梵文trividhaḥ pratītyasamutpādaḥ,缘起是佛法的核心教义,佛陀就是用缘起这样一个巨大的方便,来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维摩诘经》058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ref>在整个佛陀的教理体系当中,为了度化不同根性的众生,佛陀讲了三种缘起<…” 当前
  • 06:172022年1月9日 (日) 06:17 差异 历史 +16,115 世俗谛 创建页面,内容为“世俗谛,佛教术语,梵文saṃvṛtisatya(梵文待查),谛,是道理的意思,世俗谛和胜议谛,是一对相对的名言,合称为二谛。二谛,就是两条道理:一个就叫做世俗谛,另一个被称为胜义谛。<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73.</ref> 世俗谛是佛陀作为一位智者,为了度化众生,迫不得已地向众生做妥协…” 当前
  • 06:162022年1月9日 (日) 06:16 差异 历史 +16,139 胜义谛 创建页面,内容为“胜义谛,佛教术语,梵文,paramārthasatya(梵文待查),谛,是道理的意思,世俗谛和胜议谛,是一对相对的名言,合称为二谛。二谛,就是两条道理:一个就叫做世俗谛,另一个被称为胜义谛。<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73.</ref> 世俗谛是佛陀作为一位智者,为了度化众生,迫不得已地向众生做妥…” 当前
  • 06:152022年1月9日 (日) 06:15 差异 历史 +6,748 破我执 创建页面,内容为“破我执,佛教术语,梵文待查,佛法中对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执着,叫我执,<ref>百度百科</ref>大乘佛法二时教法四重二谛当中,第二重二谛的胜义谛是性空,安立性空的名言——无自性,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对治的就是凡夫的我执,破我执,<ref>中文维基百科</ref>因为佛陀说,要想走向涅槃,走向解脱,必须从“有我”的凡夫走向“无…” 当前
  • 06:142022年1月9日 (日) 06:14 差异 历史 +3,957 破实执 创建页面,内容为“破实执,佛教术语,这里的实执,特指大乘佛法二时教法中的“法我执”。也就是凡夫以为的独立于内在主观精神的人我之外的那个外在客观物质世界,就是法我。对这个外在客观物质世界的执著就是“法我执”。破实执,就是破除掉对法我的执著,属于佛陀横向教理体系中破增益的部分。 一、“破实执”是二时教法修行次第的第二件事 在大乘佛…” 当前
  • 06:142022年1月9日 (日) 06:14 差异 历史 +4,511 名言假有 创建页面,内容为“名言假有,净名精舍术语,是大乘佛法,二时教法中净名精舍四重二谛中的一条术语。指凡夫境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根本不存在,只是误以为存在,这个误以为的存在,叫假有;凡夫给这个误以为的存在还要起一个名,这个名,就是名言。名言假有,是第三重二谛的胜义谛。 第三重二谛的世俗谛——缘生性空,性空,就是无自性,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 当前
  • 06:132022年1月9日 (日) 06:13 差异 历史 +3,572 解构 创建页面,内容为“解构,净名精舍术语,通俗地讲,解构就是拆开、打散,把一个整体的东西拆解开研究透彻,解构或译为结构分解,是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是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的一个术语,解构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英文decon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由钱钟书先生翻译,是后现代主义者喜欢使…” 当前
  • 06:122022年1月9日 (日) 06:12 差异 历史 +4,983 假有唯名 创建页面,内容为“假有唯名,净名精舍术语,是大乘佛法,二时教法中净名精舍四重二谛中的一条术语。指凡夫境界一切事物只有假说的名字而已,名字背后没有任何对应的真实事物存在。假有唯名,是四重二谛中第四重二谛的世俗谛。在第四重二谛的世俗谛中,为了凸显只剩下名言,把第三重二谛胜义谛“名言假有”的语序略作调整,称为“假有唯名”,也就是通过…” 当前
最新 | 最旧) 查看(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