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的用户贡献

此用户有21,013次编辑。​账号创建于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搜索贡献展开折叠
⧼contribs-top⧽
⧼contribs-date⧽
最新 | 最旧) 查看( | )(20 | 50 | 100 | 250 | 500

2022年1月9日 (星期日)

  • 06:122022年1月9日 (日) 06:12 差异 历史 +16,075 二谛 创建页面,内容为“二谛,佛教术语,谛,是道理的意思,二谛,就是两条道理:一个就叫做“世俗谛”,另一个被称为“胜义谛”。<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73.</ref> 二谛是佛陀在二时教法中度化众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便和手段。<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74.</r…” 当前
  • 06:112022年1月9日 (日) 06:11 差异 历史 +2,834 对治 创建页面,内容为“对治,佛教术语,梵文pratipakṣa,原意是指能治,所治,除遣,弃舍,断除的意思,佛法就是佛陀用来对治凡夫无明的言教。 对治有两层含义:《大乘入楞伽经》卷2:“如是种种说,随事而变异;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譬如众病人,良医随授药;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ref>《大乘入楞伽经》卷2:(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595b5-8)</ref>” 从这句…” 当前
  • 06:092022年1月9日 (日) 06:09 差异 历史 +5,310 离言空性 创建页面,内容为““离言空性”,净名精舍术语,是大乘佛法二时教法中“四重二谛”第四重二谛的“胜义谛”,佛陀把凡夫境界一切的存在,包括名言,都解构干净了,没有一丝丝法的生起——凡夫境界一切法无生,连“离言空性”这四个字也要舍弃。既然“离言”,“离言空性”四个字都是多余的,但是为了度化凡夫,又不得不暂且还要安立这四个字,因此“离言…” 当前
  • 05:382022年1月9日 (日) 05:38 差异 历史 +7,056 三法印 创建页面,内容为“三法印,佛教术语,梵文Tridṛṣṭinimittamudrā(待确认),指印证某一理论是否为佛法正见的三个基本准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法,理法;印,指印证鉴别。能印证真伪佛法之印,故名法印,也就是鉴别真伪佛法的义理标准,如果打着宣讲佛法的旗号,但宣说的法义连三法印都不符合,那么可以就断定它不是佛法。 一、诸行无常 诸…” 当前
  • 05:372022年1月9日 (日) 05:37 差异 历史 +12,751 二时四有四无无障碍观 创建页面,内容为“二时四有四无无障碍观,净名精舍术语,指净名精舍大乘佛法二时教法的观修口诀,是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效仿古德构建佛陀二时教法教理体系的权变中观的“四重二谛”纲领后,依据韩镜清先生“四有四无无障碍观”而总结的修法口诀。 具体内容是四句话: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只有能诠名言…” 当前
  • 05:362022年1月9日 (日) 05:36 差异 历史 +36,176 实相离言 创建页面,内容为“实相离言,佛教术语,实相,又名法性、真如、如如、如来藏等<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05.</ref>,指圣者证悟的真实和真实性<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95.</ref>,离言,不能够用凡夫语言表达<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 当前
  • 05:352022年1月9日 (日) 05:35 差异 历史 +3,226 遮诠 创建页面,内容为“遮诠,印度哲学术语,梵文待查,与表诠相对,遮诠就是间接陈述,就是不以肯定形式,而是以否定的形式做解释。<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二时教法用遮诠的方式——“不是什么”这样一种隐秘的方法,佛教叫“隐秘相”,而说诸法的真实性。<ref>于晓非.解构凡…” 当前
  • 05:322022年1月9日 (日) 05:32 差异 历史 +39,941 权便中观 创建页面,内容为“权便中观,净名精舍术语,是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依据佛陀二时教法经典构建的“四重二谛”,即基于既不常也不断、既非有也非无的二谛对治模式而建立的一种中观,是接引众生证空性的过程中的阶段性的方便善巧。 佛陀的大乘教法分成两个体系,分别是二时教法的“中观”和三时教法的“唯识”。<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
  • 05:292022年1月9日 (日) 05:29 差异 历史 +2,596 十八界 创建页面,内容为“十八界,印度哲学术语,梵文aṣṭādaśa dhātavaḥ,把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分成十八项,佛教叫“十八界”。<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75.</ref> 十八界分成了三组,第一组,叫“六尘”,是凡夫所对的外在物质的存在的世界,分为色、声、香、味、触、法。<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 当前
  • 05:282022年1月9日 (日) 05:28 差异 历史 +2,408 十二处 创建页面,内容为“十二处,印度哲学术语,梵文āyatana,又称“十二入”、简称“处”,指凡夫对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一种划分方式。 十二处,就是把凡夫境界的一切的存在,分成了十二个状态。<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心经》03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ref>这十二处分为两组:第一组,“六根”,也叫“内六…” 当前
  • 05:272022年1月9日 (日) 05:27 差异 历史 +12,105 生死流转门 创建页面,内容为“生死流转门,佛教术语,梵文待查,与涅槃还灭门相对,是小乘初时教法十二缘起的内容,即以无明打头,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形式,描述凡夫自以为的生生死死流转不已的生命轮回状态,具体讲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 当前
  • 05:252022年1月9日 (日) 05:25 差异 历史 +5,380 涅槃还灭门 创建页面,内容为“涅槃还灭门,佛教术语,梵文待查,与生死流转门相对,是小乘初时教法十二缘起的内容,即以无明尽打头,以“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形式描述智者走向解脱的状态,具体讲就是无明尽导致行尽,行尽导致识尽,识尽导致名色尽,名色尽导致六处尽,六处尽导致触尽,触尽导致受尽,受尽导致爱尽,爱尽导致取尽,取尽导致有尽,有尽导致生…” 当前
  • 05:242022年1月9日 (日) 05:24 差异 历史 +16,978 十二缘起 创建页面,内容为“十二缘起,佛教术语,梵文dvādaśāvga pratītya-samutpāda,亦称“十二因缘”、“十二支”,是佛教解构误以为轮回当中有人我的一个理论,认为生命过程可以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环节,是佛陀建立的三大缘起之一,是初时教法破增益的缘起,<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 https://www.ximalaya.com/…”
  • 05:232022年1月9日 (日) 05:23 差异 历史 +11,712 八正道 创建页面,内容为“八正道,佛教术语,梵文 āryāṣṭāṅga-mārga,又称八圣道、八支正道等。是初时教法四谛中道谛的具体内容。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ref>中印联合编审委员会.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中文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31.</ref>。 指小乘修行人证人我空,断除自己内心的烦恼和痛苦,证得清净的涅槃解…” 当前
  • 05:102022年1月9日 (日) 05:10 差异 历史 +8,132 四谛 创建页面,内容为“四谛,佛教术语,梵文 catur-vidhaṃ satyam,“苦、集、灭、道”,在佛教里叫做“四谛”,“谛”就是道理。<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心经》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ref>初时教法讲四谛,讲无我,只讨论人我,没讨论法我。<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 当前
  • 04:562022年1月9日 (日) 04:56 差异 历史 +27,927 无常无我 创建页面,内容为“无常无我,佛教术语,梵文anityānātma待确认,是对佛陀教理的最一般意义的概括性表达。自编佛陀认为我们这些凡夫之所以轮回于生死、不能成佛的原因是糊涂,<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7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ref>这个糊涂体现在两个方面:改编自金刚经导读07讲:“这个糊涂体…” 当前
  • 04:542022年1月9日 (日) 04:54 差异 历史 +11,816 三世说 创建页面,内容为“三世说,净名精舍术语,“三世”梵文taiyadhvika,是印度古人普遍对生命的一种理解和观点,认为生命是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中轮转,故称“三世说”生命观。<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ref> 印度古人对生命的理解是,人的死亡不是生命的彻底的…” 当前
  • 04:522022年1月9日 (日) 04:52 差异 历史 +6,686 人天乘 创建页面,内容为“人天乘,佛教术语,,指佛陀给认同三世说生命观但生不起出离心、不想趣向于涅槃的一类众生说的法。<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ref> 一个人学佛,能不能入佛门,第一个坎儿是对六道轮回的三世说的生命观能不能认同;如果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可以迈…” 当前
  • 04:512022年1月9日 (日) 04:51 差异 历史 +21,579 初时教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初时教法,佛教术语,指佛陀立足凡夫境界向凡夫说的一类法,以“四谛、无我、涅槃寂静”三个基本道理为核心内容。 在佛教史上,梳理佛教理论体系内部结构的工作叫作“判教”<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解深密经》中,就有佛陀印可的判教,称为“三时…” 当前
  • 04:492022年1月9日 (日) 04:49 差异 历史 +56,261 涅槃 创建页面,内容为“涅槃,佛教术语,梵文nirvāṇa,nirvāṇa是niḥ+√vā的过去分词,词根vā,指吹、熄灭,niḥ,指没有,也有出、离、去、往外的意思,nirvāṇa原指吹灭,或吹灭之状态,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就是熄灭<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26.</ref>涅槃,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圆寂、解脱、无为、自在等<ref>佛光…” 当前
  • 04:272022年1月9日 (日) 04:27 差异 历史 +11,892 除妄即真 创建页面,内容为“除妄即真,净名精舍术语,佛陀在初时教法中把凡夫世界不真实的东西除掉了,然后说那就是真,但对于外部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明确说明的,也就是说佛陀在这里采用的是以“不是什么”的表达模式来表达诸法的真实,来表达他所证悟的真实性的。 凡夫以为凡夫境界有常、有我,但佛陀在初时经典中说无常、苦、空、无我才是真实。也就是…” 当前
  • 04:142022年1月9日 (日) 04:14 差异 历史 +7,996 出离心 创建页面,内容为“出离心,佛教术语,指基于三世六道轮回的生命观生起的出离生死轮回、寻求解脱、希求涅槃的心。<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0.</ref> 一个对佛教能够升起真实信仰的人,必须要解决几个基本思想问题,首先是对印度古人三世说的生命轮回的生命观的认同,<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 当前
  • 04:112022年1月9日 (日) 04:11 差异 历史 +16,988 随顺众生 创建页面,内容为“随顺众生,佛教术语,梵文待查,指佛陀所说法随顺众生的根性。随顺,指依止、依顺、依从。众生,究竟意义上说,指立足圣者境界,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也称为凡夫心;方便意义上说,指误以为有的凡夫心外的众生。 佛陀说法,既要随顺真实,也要随顺众生。<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70讲. https://w…” 当前
  • 04:102022年1月9日 (日) 04:10 差异 历史 +25,950 如理思维 创建页面,内容为“听闻正法如理思维,佛教术语,来源于“正闻熏习、如理思维”这句话,佛法的修行,如果从大的次第来讲,是三个次第,叫做闻思修,闻是听闻正法,正闻熏习,听闻佛陀的法,修学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耐心地听闻正法<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65-166.</ref>,听闻正法之后,第二件事就是如理思…” 当前
  • 04:082022年1月9日 (日) 04:08 差异 历史 +17,537 Test 创建页面,内容为“== 21.8词条编写任务进度表(共212个词条,205个在编)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编号 !标题文字 !备注 !组长 !是否 出文章 !词条 分级 !纲要是 否列出 !讨论时间 !词条完 善组别 !编写 !标注 !模块 !内审 !送审 !初审 !尹审 !于审 !上线 |- !1 |唯识观 | |燕子 |是 |1 | |8.3 |周二组 |Y |Y |Y |Y !Y | | | | |- !2 |唯心所现 | |樱花 |是 |1 | |8.4 |周三组 | | |Y | ! | | | |…” 当前
  • 04:072022年1月9日 (日) 04:07 差异 历史 +14,915 三十七道品 创建页面,内容为“三十七道品,佛教术语,梵文saptatriṃśadbodhipakṣyān dharmān,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 “三十七道品”是修行的三十七个具体的内容,实际是“声闻乘”,也就是佛陀的“初时教法”或者叫作“小乘佛法”里最主要的修行方法。<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维摩诘经》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ref>…” 当前
  • 04:052022年1月9日 (日) 04:05 差异 历史 +15,877 声闻乘 创建页面,内容为“声闻乘,佛教术语,梵文śrāvakayāna,声闻这个词的本意是倾听者,更广义的就是指信徒,一切听闻佛法、听佛说法的人都可以称为声闻,乘是佛陀度化众生走向解脱的法,声闻乘属于小乘佛法,主要指的是初时教法中的四圣谛法门——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声闻乘行者是通过听闻佛陀说的初时教法、闻法信受、精进修行、最终证悟个体解脱的…” 当前
  • 04:012022年1月9日 (日) 04:01 差异 历史 +12,546 意识(通俗) 创建页面,内容为“意识,简单说就是人的认识活动。 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科学家并不能给予一个确切的定义。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其解释为:“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现在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例如,某人觉察到…” 当前
  • 04:002022年1月9日 (日) 04:00 差异 历史 +24,608 空性 创建页面,内容为“空性,佛教术语,梵文śūnyatā,śūnya意思是没有,空,零,什么都没有<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247.</ref>,不存在<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255.</ref>,词尾tā,表示基本特征,<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 当前
  • 03:202022年1月9日 (日) 03:20 差异 历史 +12,825 性空 创建页面,内容为“性空,佛教术语,梵文niḥsvabhāva,另外亦有asvabhāva、svabhāva-śūnya等形式,直译是无自性、自性空,<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085.</ref>“无自性”就是不存在<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239.</ref>,性空的“性”对应的梵文是svabhāva,bhāva是存在,sv…” 当前

2022年1月7日 (星期五)

  • 08:242022年1月7日 (五) 08:24 差异 历史 +17,011 缘生性空 创建页面,内容为“缘生性空,佛教术语,缘生,梵文pratītyasamutpanna<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267.</ref>,性空,梵文niḥsvabhāva<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085.</ref>,缘生就是事物所谓的存在,不过是种种条件的聚合而产生的临时的、松散性的存在<ref>于晓非.解构凡夫…” 当前
  • 08:222022年1月7日 (五) 08:22 差异 历史 +25,526 菩提心 创建页面,内容为“菩提心,佛教术语,梵文bodhicitta,bodhi音译为“菩提”,意译为“觉”<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05.</ref>,从糊涂到明白的过程就叫bodhi,觉<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53.</ref>,citta译为“心”,表示精神活动<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 当前
  • 08:212022年1月7日 (五) 08:21 差异 历史 +17,390 菩萨道 创建页面,内容为“菩萨道,佛教术语,梵文bodhisattva-caryā,亦称菩萨行,就是度众生而且度了众生还得当没度<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73.</ref>,菩萨是以度众生的觉他方式而实现自觉的<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73-174.</ref>,也就是以度众生的方式来修行的,这是…” 当前
  • 08:172022年1月7日 (五) 08:17 差异 历史 +23,019 菩萨 创建页面,内容为“菩萨,佛教术语,梵文bodhisattva,由两个词组成<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30.</ref>,bodhi是觉,sattva指有情、众生<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30.</ref>,音译成“菩提萨埵”,<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 当前
  • 07:472022年1月7日 (五) 07:47 差异 历史 +2,180 涅槃寂静 创建页面,内容为“涅槃寂静,佛教术语,指通过修行,解决了自我烦恼而获得的一种清静状态,涅槃寂静是初时教法讲的涅槃境界。 一、四谛、无我、涅槃寂静 初时教法讲什么?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把它概括为八个字,叫作“四谛、无我、涅槃寂静”。初时教法,佛陀首先讲四条道理叫“四谛”。哪四条道理?苦、集、灭、道。苦,讲生命充满着苦。…” 当前
  • 07:442022年1月7日 (五) 07:44 差异 历史 +7,192 轮回无我 创建页面,内容为“轮回无我,净名术语,指生命从生到死、死亡到再生的流转背后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精神主体,也就是说,并没有“我”这一精神主体在轮回<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03讲 波罗蜜与三世说的生命观 (中).</ref>,这是对小乘涅槃境界的总结。 轮回,梵文saṃsāra,是印度古人的一种生命观,印度古人认为人的死亡不是生命的彻…” 当前
  • 07:422022年1月7日 (五) 07:42 差异 历史 +28,372 法我 创建页面,内容为“法我,佛教术语,梵文dharmasvabhāva,指法的自性,即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性。<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34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ref> 在佛法体系里,对凡夫所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划分中,最简洁的一种就是把它分为“人我”与“法我”两类。“人我”指内在主观的精神…” 当前
  • 07:402022年1月7日 (五) 07:40 差异 历史 +17,452 人我 创建页面,内容为“人我,佛教术语,作为一个凡夫,会认为,自己内在的主观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真实存在,而且是不变的,独立的。凡夫死死地执着的这个内在主观精神的世界的真实的存在,佛教称为“人我”。<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09讲.</ref> 人我的“人”,梵文pudgala,音译“補特伽罗”,旧译“人”,或“…” 当前
  • 07:372022年1月7日 (五) 07:37 差异 历史 +8,651 闻不厌足 创建页面,内容为“闻不厌足,佛教术语,指听闻佛陀的正法,永远都不要疲厌和满足。改编自金刚经导读26讲:“闻佛陀的正法,永远都不要满足。”<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2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ref> “闻”,指听闻佛陀正法<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 当前
  • 07:332022年1月7日 (五) 07:33 差异 历史 +18,892 随顺真实 创建页面,内容为“随顺真实,佛教术语,梵文待查,指佛陀所说法随顺佛陀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随顺,指依止、依顺、依从。真实,指佛陀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 佛陀说法,既要随顺真实,也要随顺众生。<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70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在世间宣说佛法要随顺众生,…” 当前
  • 07:282022年1月7日 (五) 07:28 差异 历史 +15,078 无明 创建页面,内容为“无明,印度哲学术语,梵文avidyā,指不明真理,不见真实,即对真理、对真实的无知,就是无明。在佛教中,无明是障碍着众生获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佛教和印度诸多思想流派,以及佛陀初时、二时、三时教法,对于无明,还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解。 佛陀认为,凡夫之所以轮回于生死、不能涅槃、不能成佛,原因是糊涂,把不真实的当成真实,见不到…” 当前
  • 07:272022年1月7日 (五) 07:27 差异 历史 +23,135 轮回 创建页面,内容为“轮回,印度宗教哲学术语,梵文samsāra,印度宗教哲学的重要范畴。<ref>中印联合编审委员会.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中文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402.</ref> 婆罗门教 、佛教和耆那教等均将轮回观念作为本教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一观念也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有较大影响。<ref>中印联合编审委员会.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中文版)[M]…” 当前
  • 07:242022年1月7日 (五) 07:24 差异 历史 +19,205 如梦观 创建页面,内容为“如梦观,佛教术语,梵文svapnôpamatā draṣṭavya,佛教经常用梦比喻<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45.</ref>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8.</ref>,其实如梦境一般<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 当前
  • 07:192022年1月7日 (五) 07:19 差异 历史 +25,950 听闻正法如理思维 创建页面,内容为“听闻正法如理思维,佛教术语,来源于“正闻熏习、如理思维”这句话,佛法的修行,如果从大的次第来讲,是三个次第,叫做闻思修,闻是听闻正法,正闻熏习,听闻佛陀的法,修学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耐心地听闻正法<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65-166.</ref>,听闻正法之后,第二件事就是如理思…” 当前
  • 07:162022年1月7日 (五) 07:16 差异 历史 +5,317 四弘誓愿 创建页面,内容为“四弘誓愿,佛教术语,也叫做“通愿”、“共愿”,指四个宏大的誓愿,是修行大乘佛法、誓愿成就无上菩提的众生都要发的愿。四弘誓愿的内容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对于大乘佛教来说,修行的要害就是发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和“胜义谛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根本的愿心即通愿或…” 当前
  • 07:142022年1月7日 (五) 07:14 差异 历史 −1,032 了义 无编辑摘要 当前
  • 07:122022年1月7日 (五) 07:12 差异 历史 +24,812 了义 创建页面,内容为“了义,佛教术语,梵文是nītārtha,指最上的、最契合真实的、最圆满的道理,是相对“不了义”而言,“了”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很清楚、很明白的意思;第二,是全面了解、毫无保留的意思,“义”就是道理,这里特指佛陀所说佛法的法义,了义有时也称为“胜义”、“最胜义”。<ref>改编自“也就是佛陀给我们讲“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 07:092022年1月7日 (五) 07:09 差异 历史 +9,925 唯心所现 创建页面,内容为“唯心所现,佛教术语,梵文svacittadṛśyamātra,意思是“只有心自己的显现”。这是佛陀三时教法教理体系的一个词语,与“境界自心现”是同义词,是三时教法的核心词汇之一。自编佛陀在三时教法讲“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四个道理,目的就是要让众生能够很好地知道“唯心所现”这样一个义理,<ref>改编自“也就是佛陀给我们讲“五法…” 当前
  • 07:022022年1月7日 (五) 07:02 差异 历史 +25,697 唯识观 创建页面,内容为“唯识观,佛教术语,梵文vijñānamātra paśyati,或vijñaptimātra paśyati,是佛陀三时教法的观修法门,观唯识无境,只有内在的心识,没有心识之外的事物。凡夫境界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不折不扣的错觉。因此必须得转,转识成智<ref>于晓非.于晓非《大乘入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17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始…” 当前

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最新 | 最旧) 查看(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