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页面标题匹配
- <onlyinclude>真相,佛教术语,梵文jātilakṣaṇa,相lakṣaṇa就是特征,jāti来源于动词词根jam,jam是出生、产生的意思,jāti基本含义就是出生、产 …子。全部未现行的杂染种子的相,表达种子虽然还未现行,但是杂染种子拥有随时都能生起现行的能力,具有随时都能生起现行的能力的特征,这是阿赖耶识的重要的相。真相对应的就是识的两种生灭当中的相续的生灭。<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 …1 KB(39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真实,佛教术语,梵文bhūta‐tathatāyā,指真相、真正的存在。 …度和不同层次安立了不同的名言系统,告诉凡夫,其实凡夫自以为的凡夫境界上的真实世界,其实一点都不真实——破增益,并且佛陀告诉凡夫什么才是佛陀认为的真正的真实——补损减。 …17 KB(193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06:24
- 真如,佛教用语,梵文,tathatā,又译作如如,是圣者的心的行处。<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 …如是一组,特征是清净。安立名、相和妄想,目的是破增益;安立正智和如如,目的是补损减。名和相,是凡夫误以为的存在,而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如如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但凡夫见不到。只有转妄想为正智,了达了名和相根本不存在,解构了见证如如的障碍,正智才能攀缘如如,进而趋于佛地。<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 …23 KB(299个字) - 2023年4月3日 (一) 07:47
- 真实性,净名精舍术语,梵文tattva,指佛陀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 三时教法表达为真如、圆成实自性、如来藏心、不空如来藏、法性等,指圣者心的行处;二时教法中多表达为“实相”,系无为法,属于横向教理体系中“补损减”的部分。 …7 KB(59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06:26
- …楞伽经》卷3:“大慧!初地菩萨摩诃萨蒙诸佛持力故,入菩萨大乘光明定,入已十方诸佛普现其前身语加持,如金刚藏及余成就如是功德相菩萨摩诃萨者是。”这是对见真如境界的描述。<ref>《大乘入楞伽经》卷3:「大慧!初地菩萨摩诃萨蒙诸佛持力故,入菩萨大乘光明定,入已十方诸佛普现其前身语加持,如金刚藏及余成就如是功 …分成五个阶段,也叫五位,分别起名叫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描述了一个凡夫从发心到最后成佛的完整修行历程。<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36-337.</ref>但是在《楞伽经》当中,为了细致表达修行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用 …9 KB(177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0:41
- …bhāsa的显现坚决不做分别,以清净种子完全替代了杂染种子,以至于连ābhāsa的显现都没有了,证得无似相,这就彻底清除了证真如的障碍了,因此登八地证真如。<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5讲.https://https:/ …分成五个阶段,也叫五位,分别起名叫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描述了一个凡夫从发心到最后成佛的完整修行历程。<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36-337.</ref>但是在《楞伽经》当中,为了细致表达修行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用 …10 KB(185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0:42
- 随顺真实,佛教术语,梵文待查,指佛陀所说法随顺佛陀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随顺,指依止、依顺、依从。真实,指佛陀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 …顺众生,也就是要适度地向凡夫做些妥协,但妥协的目的是要接引众生,走向佛陀证悟的真实,就是同时还必须随顺真实,这就是随顺众生与随顺真实的平衡不二。不随顺真实,只是所谓随顺众生,一味迁就凡夫,那就不是宣说正法,那是宣说相似佛法。<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 …18 KB(303个字) - 2022年1月7日 (五) 07:33
- …了,然后说那就是真,但对于外部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明确说明的,也就是说佛陀在这里采用的是以“不是什么”的表达模式来表达诸法的真实,来表达他所证悟的真实性的。 …初时教法中,佛陀是用十二缘起作为解构模式,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但主要解构的是人我执。对于法我的问题是悬置的。<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061.</ref> …12 KB(183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04:27
- …讲.https://m.ximalaya.com/renwenjp/382439543.</ref>八地以上的菩萨修行就是亲证真如,《楞伽经》里叫攀缘真如。<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3讲.https://m.ximal …分成五个阶段,也叫五位,分别起名叫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描述了一个凡夫从发心到最后成佛的完整修行历程。<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36-337.</ref>但是在《楞伽经》当中,为了细致表达修行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用 …9 KB(182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0:37
- <onlyinclude>真如智慧佛,佛教术语,梵文tathatājñāna buddha,就是以圣者的智慧亲证真如,从而智慧与真如不二的佛,也就是法身佛。<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50讲. htt [[Category:真如智慧佛]] …463字节(20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页面内容匹配
- <onlyinclude>真如智慧佛,佛教术语,梵文tathatājñāna buddha,就是以圣者的智慧亲证真如,从而智慧与真如不二的佛,也就是法身佛。<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50讲. htt [[Category:真如智慧佛]] …463字节(20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法性,真实性,真如 …239字节(19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13
- 真如智慧佛,这就是以圣者的智慧亲证真如,从而智慧与真如不二的佛,也就是法身佛 …374字节(22个字) - 2021年11月24日 (三) 02:16
- 称真实义;这些法门能够破除一切语言施设的真实相。引申的意思就是,破除了一切的言说真实,才能彰显离言真实。 …531字节(29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13
- {{:真如}} {{:真实}} …1 KB(0个字) - 2023年11月17日 (五) 04:03
- …ude>求那,佛教术语,梵文guṇa的音译,意译就是功德,就是做好事有功德的功德,实求那就是以功德为真实有,由于外道执著着真实的功德利益,所以外道不是真解脱。<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30讲. https://www.x …515字节(18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现法;当下见法的真实;现见法;见真实 …369字节(32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13
- 现法,佛教术语,梵文pratyakṣa,是亲证的意思,亲证圣者证悟的真实和真实性。<ref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61讲.https://www.x …403字节(18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词根jam,jam是出生、产生的意思,所以jāti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就是出生、产生。那什么是这个真相呢?就是阿赖耶识中未现行的全部杂染种子,也就是这个真相,对应的就是前面讲的识的两种生灭当中的相续的生灭。jāti这个词在这里最准确的翻译是“能生” …579字节(28个字) - 2021年11月24日 (三) 02:16
- …出生圣者的智慧。圣者的智慧是以如来藏为境界,是不空如来藏,是真如,“以真如为境界”,以正智攀缘真如,一缘最殊胜,因为它缘的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这是八地菩萨才有的境界。 …1 KB(26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大乘佛法的三时教法,佛陀在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之后,对佛陀证悟的真正真实性直接陈述、表诠,安立真如、如来藏心、圆成实性等名言。表诠本身也属于名言,是佛法的一部分,完整的佛法包括说通与宗通,表诠属于说通,只要有表诠,就有能诠与所诠。[1](改编) …695字节(0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11:00
- …界而说法,因而在三时教法中,可以直陈圣者证悟的真实性,也就是真如。成佛就是亲证真如,如来法身就是如来的真身,也就是真如。讲如来法身,就是讲圣者有证悟的真实性,这就是补损减。 …1 KB(16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是因为分别是虚妄的,所以分别才能够转为无分别。如果毛是真实存在的,能所真的分离了,这样的分别就不是虚妄分别了,是真实分别,就是把分别给做实了;做实了的真实分别,就根本无法转为无分别,因此,众生的解脱也就没有可能性了。之所以能够转染成净、转识成智,就是因为凡夫的分别是虚妄分别,凡夫的分别只是凡夫误以为的分 …1 KB(19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真如 …212字节(19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13
- …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0.</ref>就是不承认圣者、佛陀有亲证的真实性,也就是把真实性在我们凡夫心中给丢掉了,那么这个错误,佛教里给了一个专有名词,叫损减。<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 …实的世界当真实,因此佛陀认为,我们就再也见不到真正的真实了。见不到真正的真实的错误,佛教里给了一个专有名词,叫“损减”。<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0.</ref> …4 KB(52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12:13
- …“了境如幻,自心所现”,以两种观察,做五种思维,而且恒住不舍,不久就可以亲证到,原来生死并不真实,生死如梦如幻,生生死死只不过是一场错觉。既然生死并不真实,那么就不会有生死之外的涅槃,生死如梦,醒即解脱,也不必再用一个生死之外的涅槃来对治生死,生死与涅槃无非是假安立的名言,生死与涅槃平等不二,这个也叫作 …1 KB(16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法身,佛教术语,梵文dharmakāyaḥ,法身就是佛陀的真身,说是身,只是方便说,其实无身。法身就是真实性,法身就是“能觉”与“所觉”的不二。 …的法身,凡夫用口头上的赞美之辞是无法赞颂佛陀的,而是要领受“离生灭,法如幻,恒如梦,二无我”这些甚深法义,听闻、思惟、亲证这些佛陀教诲的殊胜法义,才是真正的赞颂佛陀。</onlyinclude> …880字节(19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凡夫不可见,凡夫见不到真如就不承认有圣者证悟的真实性,就会堕入三时教法认为的断灭见。<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59讲 …wenjp/43477048/. </ref>藏识是圣者能见,不能空,不能空就是不能灭,但要转。藏识里的杂染种子灭了,藏识不灭,藏识转为正智,正智攀缘真如,因此,认为藏识不是转而是灭,就成断灭见。<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 …3 KB(80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显现”,梵文dṛśya,dṛśya只是显现,不是产生,不是自心显现出了心外的事物,而是显现出心外没有事物,却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错觉。因此,凡夫感知上的真实存在,其实只是错觉,只是虚妄分别。<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61讲 …871字节(22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onlyinclude>真相,佛教术语,梵文jātilakṣaṇa,相lakṣaṇa就是特征,jāti来源于动词词根jam,jam是出生、产生的意思,jāti基本含义就是出生、产 …子。全部未现行的杂染种子的相,表达种子虽然还未现行,但是杂染种子拥有随时都能生起现行的能力,具有随时都能生起现行的能力的特征,这是阿赖耶识的重要的相。真相对应的就是识的两种生灭当中的相续的生灭。<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 …1 KB(39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