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查看(上20条 | )(20 | 50 | 100 | 250 | 500

页面标题匹配

  • '''Bāla''' [[文件:bāla.mp3]] …
    229字节(23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13
  • '''Bāhyārthavināśalakṣaṇa''' [[文件:bāhyārthavināśalakṣaṇa.mp3]] …
    389字节(28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13
  • '''Hetupratyayasāmagryāṃ bālāḥ kalpanti saṃbhavam''' [[文件:hetupratyayasāmagryāṃ bālāḥ kalpanti saṃbhavam.mp3]] …
    485字节(30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13

页面内容匹配

  • '''Bāla''' [[文件:bāla.mp3]] …
    229字节(23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13
  • '''Bāhyārthavināśalakṣaṇa''' [[文件:bāhyārthavināśalakṣaṇa.mp3]] …
    389字节(28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13
  • '''Hetupratyayasāmagryāṃ bālāḥ kalpanti saṃbhavam''' [[文件:hetupratyayasāmagryāṃ bālāḥ kalpanti saṃbhavam.mp3]] …
    485字节(30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13
  • 愚夫,梵文bāla,在《楞伽经》中一般指凡夫、二乘或外道修行者,<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 …
    1,011字节(45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onlyinclude>种子,佛教术语,梵文bīja,原意指农民种地的种子。种子具有“能生”的法义,也就是把种子埋在土壤里,浇上水,遇阳光它会生长。在佛陀的三时教法里边,在瑜伽行派,在唯识宗,佛陀借 …
    2 KB(17个字) - 2022年1月11日 (二) 06:30
  • [[Category:B]] …
    3 KB(42个字) - 2022年1月11日 (二) 06:30
  • …ṃbhavam,意思就是,在因缘和合当中,傻瓜们才会妄想、分别真有事物产生了。第二句:ajānānā nayam idaṃ bhramanti tribhavālaye,意思就是,对于因缘和合这个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有之中生死轮转。佛陀在这里,把对缘起的理解的重要性提得很高,不 …
    5 KB(33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轮回是苦的,因此就要寻求解脱。也认为人之所以轮回,是因为糊涂、无明引自弟子班课:三时重读第1讲-3印度宗教源流。印度古人把这个死了不来的死,叫 nibbāna,音译就是涅槃。印度宗教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涅槃<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004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 …态。所谓俗语,就是老百姓把这个词念俗了,把不好发的音吞掉了,“nirvāna”这个梵文词在印度民间的俗语就是“ nibbāna”,汉文佛教把“ nibbāna”这个词音译成汉语,就是“涅槃”。印度宗教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涅槃<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004讲[M].北京:宗教 …
    20 KB(224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0:21
  • …ivarjanatā.[17]:Bāhyabhāvābhāvopalakṣaṇatā.[18]:Svapratyātmāryajñānādhigamābhiakṣaṇatā.</ref> 一、观察自心所现:梵文Svacittadṛśyavibhāvanatayā, …
    14 KB(209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0:38
  • …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ref>《大乘入楞伽经》卷3 (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603b1-2)</ref>,就是要表达由缘和合,并未真的生起事物<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2021.08. …vam。这句经文的意思是,在因缘和合当中,傻瓜们才会妄想、分别真有事物产生了。第二句:ajānānā nayam idaṃ bhramanti tribhavālaye。意思是,对于因缘和合这个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有之中生死轮转。佛陀在这里,把对缘起的理解的重要性提得很高,不能 …
    15 KB(381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06:23
  • …实体是各种精神属性的承担者,它的本质是思想,不具有任何广袤;物质实体是各种物质属性的承担者,它的本质是广袤,不能思想。两种实体彼此完全独立,互不决定。B.斯宾诺莎反对笛卡尔关于两个实体的学说,认为意识同广延是物质自然界这一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T.霍布斯也否认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认为思维着的实体是物质,心 最早进行意识的科学实验的可能是Libet。其用脉冲电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体感区,使被试者产生感觉。其主要结果,必须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和一定的持续刺激时间才能产生知觉。因此,其认为意识的产生要求脑 …
    12 KB(20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04:01
  • …实体是各种精神属性的承担者,它的本质是思想,不具有任何广袤;物质实体是各种物质属性的承担者,它的本质是广袤,不能思想。两种实体彼此完全独立,互不决定。B.斯宾诺莎反对笛卡尔关于两个实体的学说,认为意识同广延是物质自然界这一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T.霍布斯也否认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认为思维着的实体是物质,心 最早进行意识的科学实验的可能是Libet。其用脉冲电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体感区,使被试者产生感觉。其主要结果,必须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和一定的持续刺激时间才能产生知觉。因此,其认为意识的产生要求脑 …
    12 KB(20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1:07
  • …其实相开示演说。”<ref>《大乘入楞伽經》卷5〈6 剎那品(五)〉:「真實決定究竟根本自性可得,是如如相。我及諸佛隨順證入,如其實相開示演說。」(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620c11-13)</ref>可知,佛陀说法随顺真实。 …,超過一切不正思覺,伏魔外道,生智慧光,是名宗趣法相。言說法相者,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於一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眾生心令入此法,是名言說法相。」(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609a22-27)</ref>圣者的自证法是离言的,就是不能用凡夫的语言来诠表,但是佛陀慈 …
    18 KB(303个字) - 2022年1月7日 (五) 07:33
  • …便品·第二》中开示:“诸佛世尊,唯以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 <ref>《妙法莲华经》卷1〈2 方便品〉 (CBETA 2021.Q3, T09, no. 262, p. 7a22-28).</ref>” …心怀慈愍,不曾退舍,佛陀出世的本怀,就是“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ref>《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1〈之二〉(CBETA 2021.Q3, T10, no. 279, pp. 272c28-273a1).</ref>。佛陀以圣言量开演佛法,只为众生能够破迷开悟,只为 …
    20 KB(251个字) - 2022年1月11日 (二) 06:24
  • …慧!如是藏识行相微细,唯除诸佛及住地菩萨,其余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594b29-c2)</ref>。 佛陀说,大慧啊,阿赖耶识的行相是微妙难测的,除了佛陀和登地菩萨,其他声闻、缘觉和外道修行者都是不能了知的。即使他们持有定力, …i dvayṃ tatra na vidyate,玄奘法师译为“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ref>《辩中边论颂》:「虚妄分别有, 于此二都无,」(CBETA 2021.Q3, T31, no. 1601, p. 477c9)</ref>。这句偈颂的意思是,执所取和能取的虚妄分别是有,但有的只是分别。于 …
    25 KB(338个字) - 2022年1月7日 (五) 07:02
  • …一个模型,这就是藏识所安立的模型。这个模型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做“种子熏现模型”。这里边的关键词,第一,是藏识——阿赖耶识;第二,就是kṛ(就是把ābhāsa误执为nimitta,并给nimitta起了个名叫nimitta的这个“虚妄分别”,就是kṛ<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 …为两个方面来表达。在唯识学中,有的宗派就给这两个方面还安立了名言,似毛之影叫“相分”,见影之见叫“见分”。也就是似相(ābhāsa)叫相分,见似相(ābhāsa)之见叫见分。<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2021:069讲. https://www.ximalaya.c …
    36 KB(699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5:36
  • …相分别,二自性相,正智真如,是圆成性。”<ref>《大乘入楞伽经》卷2:「尔时世尊即说颂言:「名相分别, 二自性相; 正智真如, 是圆成性。」(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598a5-7)</ref>这个偈颂讲什么是五法,以及五法与三自性的对应关系。二自性相,就是 …境界,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当勤修学。”<ref>《大乘入楞伽经》卷2:「「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法门,自证圣智所行境界,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当勤修学。」(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598a8-9)</ref> 佛陀说,大慧呀,这就是要很好思维的,叫作五法和三自性的法门,这 …
    52 KB(582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3:42
  • …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ref>《大乘入楞伽经》卷3 (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603b1-2)</ref>,佛陀教法的横向教理体系是破增益和补损减,缘起是佛陀破增益的手段、工具,这是佛说缘起的真实法义之所在<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 …一股无形的力量。我们前面讲课讲过就是karma业力,这个“有”就是业力,就是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把这个“业”叫“有”的原因是“有”就是存在,梵文就是bhāva,因为正是有了这种无形的业力,驱使着我们又会感生来生的下一世的存在。<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2017:《 …
    80 KB(1,323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06:18
查看(上20条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