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大乘入楞伽经的结构”︁的源代码
←
大乘入楞伽经的结构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释义== <onlyinclude>实叉难陀译本《大乘楞伽经》把整部经分为十品: 第一品,罗婆那王劝请品; 第二品,集一切法品; 第三品,无常品; 第四品,现证品; 第五品,如来常无常品; 第六品,刹那品; 第七品,变化品; 第八品,断食肉品; 第九品,陀罗尼品; 第十品,偈颂品。 实叉难陀译本的十品划分以及品名确立,与现存《楞伽经》梵文原本吻合。 按照汉传佛教的讲经传统,一般会将一部经分为三个部分: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序分是这部经的序言部分,正宗分是这部经的核心部分,流通分是这部经的附录,往往都是佛陀对这部经日后怎样流传于世的嘱托。 依照传统,也把《楞伽经》的十品按照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划分一下。第一品“罗婆那王劝请品”是这部经的序分,就是前言。从第二品“集一切法品”到第七品“变化品”,一共六品,是《楞伽经》的正宗分,也是这部经最核心的部分。后面还有三品——“断食肉品”、“陀罗尼品”、“偈颂品”归为流通分。但《楞伽经》比较特别,这三品重点并不在流通,可以把它算作《楞伽经》的附录。这三品讲了两件事,第八品“断食肉品”讲“应不应该吃肉”的问题;第九品“陀罗尼品”给出了一个《楞伽经》的真言修行,这两品是附录。最后第十品“偈颂品”,佛陀用偈颂体将《楞伽经》所有法义重述一遍。以上就是《楞伽经》的基本结构。<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3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onlyinclude> ==注释== <references/> <noinclude> [[Category:大乘入楞伽经的结构]] [[Category:楞伽经导读词汇]] </noinclude>
返回
大乘入楞伽经的结构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特殊页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