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 无作;涅槃的同义语,表示无为法 …258字节(21个字) - 2021年11月23日 (二) 14:54
- …。有时候站在能够证得如如的角度,把正智和如如都称为圆成实性。而有时要从转识的角度,从杂染种子的替换的角度,把正智归到依他起性上,而为了表达如如是真正的无为法,真正的真实性,是常不思议。为了表达这件事的时候,圆成实性就只是如如,把正智划到依他起性的清净部分。 …7 KB(45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0:36
- 诸法无我的法既是有为法,还包括无为法。有为法是无我的,无为法是无我显的<ref>净名内部学习资料</ref>。释迦牟尼的伟大,就在于他老人家降生之后,坐在菩提树下证道了,开始说法了,而他老人家说的法与印度其他思 …境界中一切有为法是生灭无常,变化的;诸法无我,是指凡夫境界中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般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小乘指灭除了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7 KB(15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05:38
- …, T16, no. 672, p. 599a28-29)</ref>凡夫以为生死轮回是真实存在的,佛陀为度化众生,才方便安立了与有为法生死轮回相待的无为法涅槃,以涅槃对治生死。但是凡夫和声闻就执生死与涅槃为二,这是愚夫的分别。而大乘圣者的涅槃,是远离“有无”二边的,是证生死与涅槃不二的。<ref>于晓非 …12 KB(231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0:34
- …是真如可以转变为阿赖耶识。请大家注意,真如既不生凡夫误以为存在的凡夫心外境界;真如也不生没有凡夫心外境界,却误以为有凡夫心外境界的错觉。真如是清净的“无为法”,怎么能生起或转变为杂染“有为法”的阿赖耶识呢?真如不生万法,真如也不生虚妄分别<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 …16 KB(335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06:02
- …告诉凡夫<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95.</ref>的真正真实,佛教的表述就是“无为法”,这也是法。<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95-196.</ref> …12 KB(145个字) - 2023年4月3日 (一) 05:53
- 阿赖耶识与真如不能相互转变,阿赖耶识是转为正智,就是“转识成智”,不是阿赖耶识转为真如。真如原本如此,本来如此,是“无为法”,不是由阿赖耶识转变而来。目前广为流传的阿赖耶识转为真如的这个观点,既不是佛陀见解,也不是印度外道见解,因为印度外道的学者没有这么愚蠢。<ref>于 …12 KB(255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10:59
- …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指凡夫境界有为法的生灭无常;诸法无我指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指涅槃的境界,灭除了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声闻乘以阿罗汉证得的灭尽定为涅槃,但其实并非究竟意义的涅槃。 …14 KB(21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12:15
- 三时教法表达为真如、圆成实自性、如来藏心、不空如来藏、法性等,指圣者心的行处;二时教法中多表达为“实相”,系无为法,属于横向教理体系中“补损减”的部分。 …7 KB(59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06:26
- …告诉凡夫<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95.</ref>的真正真实,佛教的表述就是“无为法”,这也是法。<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195-196.</ref> 参见:人无我、种子熏现模型、眼翳执毛模型、破增益、补损减、两重无生、三自性、二我执、空性、真如、有为法、无为法 …24 KB(408个字) - 2023年4月14日 (五) 13:17
- …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形的无形的,都叫做法。从佛教教义来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可以理解为主观精神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狭义的法专指客观物质世界的事物。 广义的法可以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 …28 KB(528个字) - 2022年1月7日 (五) 07:42
-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安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安住一切法真 …14 KB(136个字) - 2022年1月11日 (二) 06:24
- 佛法的第一义如同虚空、涅槃、寂灭法。虚空、涅槃、寂 灭,是各乘佛法共许的无为法,是常不思议。佛陀说的常不思议,不同于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佛法的绝待的常,是如来自内证圣智所行的真如,就是佛法的常不思议,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翻译家 阿赖耶识是转为正智,就是“转识成智”,不是阿赖耶识转为真如。真如原本如此,本来如此,是“无为法”,不是由阿赖耶识转变而来。目前广为流传的阿赖耶识转为真如的这个观点,既不是佛陀见解,也不是印度外道见解,因为印度外道的学者没有这么愚蠢。 …23 KB(299个字) - 2023年4月3日 (一) 07:47
- 阿赖耶识是转为正智,就是“转识成智”,不是阿赖耶识转为真如。真如原本如此,本来如此,是“无为法”,不是由阿赖耶识转变而来<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82 …25 KB(338个字) - 2022年1月7日 (五) 07:02
- ….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77.</ref>。 立足圣者境界的有为法指依他起自性;立足圣者境界的无为法指圆成实自性、真如。<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3讲. https (二)立足凡夫境界的无为法 …29 KB(691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09:59
- …a.com/renwenjp/43477048/.</ref>阿赖耶识是转为正智,就是“转识成智”,不是阿赖耶识转为真如。真如原本如此,本来如此,是“无为法”,不是由阿赖耶识转变而来。<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 FM,2021.07[2021.08.20]:083 讲. …43 KB(1,459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13:00
- …阿赖耶识,就是真如可以转变为阿赖耶识。真如既不生凡夫误以为存在的凡夫心外境界;真如也不生没有凡夫心外境界,却误以为有凡夫心外境界的错觉。真如是清净的“无为法”,怎么能生起或转变为杂染“有为法”的阿赖耶识呢?真如不生万法,真如也不生虚妄分别。 …是真如可以转变为阿赖耶识。请大家注意,真如既不生凡夫误以为存在的凡夫心外境界;真如也不生没有凡夫心外境界,却误以为有凡夫心外境界的错觉。真如是清净的“无为法”,怎么能生起或转变为杂染“有为法”的阿赖耶识呢?真如不生万法,真如也不生虚妄分别。 …52 KB(582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3:42
- …a.com/renwenjp/43477048/.</ref>阿赖耶识是转为正智,就是“转识成智”,不是阿赖耶识转为真如。真如原本如此,本来如此,是“无为法”,不是由阿赖耶识转变而来。1<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 FM,2021.07[2021.08.20]:050… …51 KB(1,679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12:49
- …赖耶识转为真如的这个观点,既不是佛陀见解,也不是印度外道见解。阿赖耶识是转为正智,就是“转识成智”,不是阿赖耶识转为真如。真如原本如此,本来如此,是“无为法”,不是由阿赖耶识转变而来。<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3讲.ht …识,就是真如可以转变为阿赖耶识。注意,真如既不生凡夫误以为存在的凡夫心外境界;真如也不生没有凡夫心外境界,却误以为有凡夫心外境界的错觉。真如是清净的“无为法”,怎么能生起或转变为杂染“有为法”的阿赖耶识呢?真如不生万法,真如也不生虚妄分别。<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 …63 KB(1,323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05:30
- …下。深不可测。大苞天地。细入无间。故谓之道也。所以法身清净。犹若虚空。空亦无空。有何得有。有本不有。人自着有。空本不空。人自着空。离有离空。清净解脱。无为无事。无住无着。寂灭之中。一物不作。斯乃菩提之道。然涅盘之道。果不在于有无之内。亦不出于有无之外。若如此者。即入道之人。不坏于有。亦不损于无像法住持。但 …。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通。是故。说言随缘行。第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闇。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如 …39 KB(9个字) - 2022年1月11日 (二)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