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 <onlyinclude>“了境如幻,自心所现”,佛教术语,梵文svacittadṛśyamāyāviṣayānudarśanaṃ,“了境如幻,自心所现”,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佛陀三时教法破增益的核心法义,是整部《楞伽经》实叉难陀译本中的点睛之笔。 [[Category:了境如幻,自心所现]] …1 KB(29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之中轮回,轮回中的生命的苦也是三有之中的苦。而“了境如幻,自心所现”, 就能领受三有根本不存在,所谓三有之中的轮回其实是场梦,梦中之苦是错觉。因此,“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灭除妄想分别的三有之苦。这里说“灭除”,并不是原来真的有苦而被灭除,是了知原本苦不存在,而名为灭除,这一点很重要。<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 …969字节(17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众生有一个生死之外的清净安乐的涅槃境界,只要舍生死入涅槃,就可以解脱一切苦厄。有的众生信以为真,入涅槃得自我解脱,这就是声闻乘的阿罗汉。但是大乘佛法“了境如幻,自心所现”,以两种观察,做五种思维,而且恒住不舍,不久就可以亲证到,原来生死并不真实,生死如梦如幻,生生死死只不过是一场错觉。既然生死并不真实,那么就不会有生死 …1 KB(16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onlyinclude>了境心现,净名精舍术语,梵文不详,三时教法《楞伽经》佛陀说“了境如幻,自心所现”,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佛陀三时教法的破增益的核心法义,净名精舍总结为“了境心现”。了境心现是五位三阶段中第一阶段的资粮位和加行位的修行,是以nimitta …6 KB(54个字) - 2022年1月6日 (四) 14:41
- …现又有外相nimitta的分别,凡夫心的修行,要对治的就是nimitta。领受“境界自心现”、领受只有ābhāsa没有nimitta。此阶段是下修:“了境如幻,自心所现”,以nimitta外相为境,以了境心现为行,以证无外相而见道为果,属于破增益的法。 …4 KB(38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2:49
- 4、了境如幻,自心所现(注:该项拟引用同名导读词条,以下为复制内容) “了境如幻,自心所现”,梵文svacittadṛśyamāyāviṣayānudarśanaṃ,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佛陀三时教法的破增益的核心法义<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 …17 KB(508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1:00
- 例如“心”,在《金刚经》中,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在《楞伽经》中,佛又说“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在《金刚经》中佛说的”心不可得“和在《楞伽经》中所描述的——世间万法,只是”心的显现”,表达着完全不同的法义。混淆这两个“心”的法义,会造成对这两部 …4 KB(64个字) - 2021年11月18日 (四) 13:19
- (二)观察自心所现,这是经历佛法闻思的资粮位众生和加行位众生的观修法,是最基础的观修法。这个观察自心所现的观修法。其实就是“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是在破增益。观察三界皆是自心所现,因此即便是在北京、上海、纽约、巴黎,只要观察北京、上海、纽约、巴黎是“自心所现”,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大修行。如果 …14 KB(209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0:38
- …现又有外相nimitta的分别,凡夫心的修行,要对治的就是nimitta。领受“境界自心现”、领受只有ābhāsa没有nimitta。此阶段是下修:“了境如幻,自心所现”。以nimitta外相为境,以了境心现为行,以证无外相而见道为果,属于破增益的法。 …10 KB(34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12:17
- …07[2021.08.20]:043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在佛陀“了境如幻,自心所现”的正见指导下的观察和思惟,<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64讲. ht …8 KB(153个字) - 2022年1月7日 (五) 07:37
- …itta在不同的佛经中理解也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在《金刚经》当中,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可是在《楞伽经》里边,佛又说“了境如幻,自心所现”。那么《金刚经》的“心不可得”与《楞伽经》的“心的显现”,这两处的“心”所表达的法义是否相同?因为《金刚经》和《楞伽经》分属两套不同的佛法名言系统。《 …14 KB(136个字) - 2022年1月11日 (二) 06:24
- 《楞伽经》中佛陀给出了熄灭妄想分别的修行解脱方案: “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ref>(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593c20-21)</ref> …有苦而被灭除,是了知原本苦不存在,是假的。 “无知爱业缘”就是由于无明而贪爱、而造业,形成了生命无穷无尽轮回的缘起。这就是小乘佛教里讲的十二因缘。如果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熄灭无知爱业的十二因缘。同样的,说熄灭,并不是原来真有十二因缘被熄灭,而是了知十二因缘根本没有存在过。这就是《心经》里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 …20 KB(196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12:38
- …因为凡夫以为生死很真实,而且真实的生生死死之中的痛苦也很真实,佛陀为度化众生的方便,权且告诉众生有一个生死之外的清净安乐的涅槃境界。而发大乘心的修行者了境如幻,自心所现,以两种观察,做五种思惟,而且恒住不舍,不久就可以亲证到,原来生死并不真实;原来生死如梦,生死如幻;原来生生死死不过是一场错觉。既然生死并不真实,就不会 …8 KB(81个字) - 2022年1月9日 (日) 11:57
- …么“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灭三有之苦呢?因为“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领受三有根本不存在,所谓三有之中的轮回其实是场梦,梦中之苦就是错觉。因此,“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灭除妄想分别的三有之苦。注意,这里说“灭除”,并不是原来真的有苦而被灭除,是了知原本苦不存在,而名为灭苦,这一点很重要<ref>于晓非.于晓非《楞 …10 KB(83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0:41
- 时时刻刻用“四有四无无障碍观”的这四句话来观修、破增益,是证唯识性的基本修法。在佛陀“了境如幻,自心所现”的正见指导下,认真思考、体悟、信受唯识无境、了境心现的道理,就是大乘佛法唯识观的修行。<ref>于晓非.于晓非《大乘入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 这就是菩萨善于观察自心所现。观察自心所现,这是经历佛法闻思的资粮位众生和加行位众生的观修法,是最基础的观修法。其实就是“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是在破增益。观察三界皆是自心所现,因此即便是在北京、上海、纽约、巴黎,只要观察北京、上海、纽约、巴黎是“自心所现”,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大修行。如果 …25 KB(338个字) - 2022年1月7日 (五) 07:02
- …”为修行,修什么都不想,至多修成无想定,无想定是佛陀在经中反复批评的假解脱。入手修行大乘法,不仅不是不想,反而是要想,要观察,要思惟。只不过是在佛陀“了境如幻,自心所现”的正见指导下的观察和思惟<<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64讲. ht …14 KB(186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05:25
- 关于心,二时教法《金刚经》中讲“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三时教法《楞伽经》中讲“了境如幻,自心所现”,一个讲“心不可得”,一个讲“心的显现”,如果把这两种心的法义完全等同起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乍一听似乎是矛盾的,再深究似乎更加糊涂,而最终心是玄而又玄说 …17 KB(150个字) - 2022年1月11日 (二) 06:24
- …智慧,就是糊涂,就是无明所障。“无知爱业缘”就是由于无明而贪爱、而造业,形成了生命无穷无尽轮回的缘起,就是小乘佛教里讲的十二缘起,也叫十二因缘。如果“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熄灭无知爱业的十二因缘。说熄灭,并不是原来真有十二因缘被熄灭,而是了知十二因缘根本没有存在过。 …15 KB(121个字) - 2022年1月7日 (五) 07:28
- 例如“心”,在《金刚经》中,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在《楞伽经》中,佛又说“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在《金刚经》中佛说的”心不可得“和在《楞伽经》中所描述的——世间万法,只是”心的显现”,表达着完全不同的法义。混淆这两个“心”的法义,会造成对这两部 …14 KB(163个字) - 2022年1月11日 (二) 06:24
- 这就是菩萨善于观察自心所现。观察自心所现,这是经历佛法闻思的资粮位众生和加行位众生的观修法,是最基础的观修法。其实就是“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是在破增益。观察三界皆是自心所现,因此即便是在北京、上海、纽约、巴黎,只要观察北京、上海、纽约、巴黎是“自心所现”,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大修行。如果 时时刻刻用“四有四无无障碍观”的这四句话来观修、破增益,是证唯识性的基本修法。在佛陀“了境如幻,自心所现”的正见指导下,认真思考、体悟、信受唯识无境、了境心现的道理,就是大乘佛法唯识观的修行。<ref>于晓非.于晓非《大乘入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 …52 KB(582个字) - 2022年1月10日 (一)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