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50/内容提要
《楞伽经》导读050
2-02-06云何为风云?
内容提要
一、“云何为风云?念智何因有?藤树等行列,此并谁能作?”
这里的“念”,梵文是smṛti,通常译为“忆念”,就是记忆、思念的意思。这里的“智”,梵文是medhas,不是圣者的智慧,是指凡夫的聪明。那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为什么天空中会有云和风?为什么会有忆念和聪明?为什么会有树木的行列?请佛陀告诉我。
二、“云何六时摄?云何一阐提?女男及不男,此并云何生?”
这里的“六时”,梵文是ṣaḍṛtu,是六季的意思,就是六个季节。印度人把一年分为六个季节:春季、夏季、雨季、秋季、霜季和冬季。一阐提,梵文是icchantika,指的是不能成佛的众生。怎样的众生不能成佛呢?后面《楞伽经》经文中有讲授。不男,梵文是napuṃsaka,napuṃsaka是具有男女两性特征的双性人。那这个偈颂的意思是:为什么会有六个季节?为什么会有一阐提?为什么会有女人、男人和双性人的出生?
三、“云何修行进?云和修行退?瑜伽师有几,令人住其中?”
瑜伽,梵文yoga,瑜伽是音译,意译是相应。在印度,瑜伽泛指一切的修行,有神论的宗教修行的目的,就是与自己所信奉的神相应,而佛教修行的目的是与真如相应,所以佛教的修行也叫瑜伽。瑜伽师就是修行的人。那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修行是怎样开始的?为什么会从修行倒退?瑜伽有几种,可以让修行者安住其中?
四、“众生生诸趣,何形何色相?富饶大自在,此复何因得?”
众生在生死中来去,都有什么特征和形象?怎样才能获得财富自由?富饶大自在,梵文是dhaneśvara,就是财富自由的意思。这个怎样才能获得财富自由?这是人们最喜欢问的问题啊。
五、“云何变化佛?云何为报佛?真如智慧佛,愿皆为我说。”
变化佛,梵文是nirmāṇikā buddha,就是化身佛,就是化现在凡夫梦中度化凡夫的佛。报佛,梵文是vipākaja buddha,(就是)报身佛。“报”,vipāka,就是异熟的果报的意思,这是应现给初地以上菩萨的佛身。真如智慧佛,梵文是tathatājñānabuddha,这就是以圣者的智慧亲证真如,从而智慧与真如不二的佛,也就是法身佛。那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什么是化身佛?什么是报身佛?什么是法身佛?
六、“悉檀有几种?诸见复有几?何故立毗尼,及以诸比丘?”
悉檀,梵文是siddhānta,悉檀是音译,意译就是宗,宗教的宗。《楞伽经》的后面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宗通与说通。这个宗通的“宗” 就是这个siddhānta。siddhānta也译成“成就”,或者译成“如实”,用《楞伽经》后面的经文来表达,就是自觉圣智所行境界。那么通俗地讲,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境界,这个叫siddhānta。这里的诸见的“见”,要念“见”,不能念“现”,因为它对应的梵文是dṛṣṭi,就是见解、见地的意思。毗尼,梵文是vinay,也音译为毗奈耶,意译就是戒律。那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成就有几种?见解有几种?为什么会有戒律和比丘?
七、“一切诸佛子,独觉及声闻,云何转所依,云何得无相?”
这里的“转所依”,梵文是parāvṛtti,就是转变的意思,没有所依的含义。但是在《楞伽经》后边的经文中有āśraya parāvṛtti这样的表达,这个表达是转所依。想必实叉难陀应该是参照后边的经文,把这里的“转变”他译成了“转所依”。所依,梵文就是āśraya。什么是所依?在佛陀三时教法中,“所依”就是阿赖耶识,更具体地讲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转所依”就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这里的无相,梵文是nirābhāsa,无似相。在前面大慧菩萨提问的第18个偈颂中,出现过这个nirābhāsa,在那里实叉难陀译作“无影”,显然“无影”这个翻译比这里译的“无相”要好。因为译“无相”,读者分不清是无外相还是无似相。分不清无外相和无似相,就不可能学懂唯识,就不可能通达佛陀三时教法。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菩萨、声闻、缘觉,也就是佛法的一切修行者,怎样做到转染成净?怎样才能证得无似相?
梵汉经文:
svabhāvas te katividhaś cittaṃ katividhaṃ bhavet |
prajñaptimātraṃ ca kathaṃ brūhi me vadatāṃ vara || 37 ||
【求譯】自性及與心,彼復各幾種?
云何施設量?唯願最勝說。
【菩譯】自性有幾種?心復有幾種?
云何施假名?世尊爲我說。
【實譯】自性幾種異?心有幾種別?
云何唯假設?願佛爲開演。
【求译】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
云何施设量?唯愿最胜说。
【菩译】自性有几种?心复有几种?
云何施假名?世尊为我说。
【实译】自性几种异?心有几种别?
云何唯假设?愿佛为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