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47/课后自测
来自楞伽经导读
Admin
(
留言
|
贡献
)
2021年4月15日 (四) 02:53的版本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47=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的新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目录
1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47
1.1
一、填空题
1.2
二、在线测试题
1.2.1
选择题
1.2.2
判断题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47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不是大乘佛法复兴的标志,只是误解?
A、认同“缘起”的法义是指——凡夫境界由阿赖耶识而生出来的。
B、“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这个偈颂能深入佛教徒的心中,也就是“缘起无生”这个法义,能被广大佛教徒真实领受。
C、认同“缘起无生”指——凡夫境界缘起,圣者境界无生。
D、认同凡夫境界缘起无生,只有佛法才是唯一的真实。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于“缘起”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缘起的梵文是 pratītyasamutpāda,就是“由缘生起”的意思,译为“缘起”很准确。
B、“十二缘起”和“缘生缘起”是说,由缘真的什么都没有生起。
C、三时教法的“藏识缘起”是说,缘起真的是由缘生起了,但是生起的不是事物,生起的是“没有事物生起却误以为有事物生起“的错觉。
D、三时教法的“藏识缘起”是说,缘起真的是由缘生起了,但是生起的不是事物,生起的是无量的真实的佛国净土。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藏识缘起”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虚妄分别真的由缘生起了,而且虚妄分别这个kṛ又成为缘,在阿赖耶识熏习下杂染种子。
B、以kṛ为缘,生起了种子,又以杂染种子为缘,现行出虚妄分别的kṛ。
C、kṛ熏习种子,种子现行kṛ,所以 kṛ与种子互为缘起,这两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因此起名叫“缘起”。
D、“藏识缘起”就是胜义因果。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三时教法中,对“缘起”的法义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凡夫境界是遍计所执自性,从来无,不需生。
B、凡夫境界是因缘而生起的。
C、圣者证悟的真实性——真如,本来有,不需生。
D、真如缘起凡夫境界。
5
立足于圣者境界,佛陀安立阿赖耶识而建立了藏识缘起,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缘起只能安立在杂染依他起自性上,立足于圣者境界建立的藏识缘起才是真缘起。
B、佛陀三时教法,讲了凡夫境界与圣者境界的两重无生,既然无生,就不必缘起。
C、立足于圣者境界,回看凡夫境界只是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D、缘起只可能是虚妄分别上的缘起,只可能是杂染依他起性上的缘起。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说“缘起”的目的是什么?
A、佛陀说缘起是要告诉凡夫: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这才是“缘起无生”的法义,是为解构,是破增益。
B、佛陀说缘起是要告诉凡夫:凡夫境界的万事万物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
C、佛陀说缘起是要告诉凡夫:对于根本不存在的凡夫境界,非要误以为它存在的错觉是存在的,这个错觉是缘起的。
D、佛陀说缘起是要告诉凡夫:不存在的凡夫境界,为什么在凡夫的感知中却又如此真实地存在着。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谁说二俱异?云何诸有起?”中“二”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二”梵文是ubhayānta,就是二边的意思。
B、二边就是生与灭、有与无、常与断、美与丑、好与坏等等二边。
C、二边见就是真实。
D、彻底泯灭二边见才是佛陀正法。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无色定、无想定、灭尽定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无色定是能住于无色界的定。
B、想灭就是无想定,它的特点是前六识不生起。
C、灭尽定是阿罗汉的定,它的特点是前七识不生起。
D、灭尽定是菩萨的定。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教是如何看待无色定、无想定和灭尽定?
A、印度有些外道把修成无色定或无想定当作解脱,而无色定和无想定,在佛教看来是外道定。
B、灭尽定是阿罗汉的定,这是声闻乘以为的解脱,大乘不认为这种定是真解脱。
C、菩萨乘认为这三种定都是真解脱。
D、菩萨乘认为这三种定都不是真解脱。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这里的“所作”梵文是kriyā,就是造作、造业的意思。
B、“进去”梵文是gamana,就是“去处”。
C、“持身”梵文是dehadhāri,就是“具有身者”。
D、这句经文的意思是:为什么会产生有身者的造业的行为?他们会去往何处?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云何见诸物?云何入诸地?”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见”梵文是dṛśya,显现的意思,读作“现”。
B、“诸物”梵文是vibhāva,所见之物。
C、“诸地”梵文是bhūmi,指圣者修行的住地,就是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这些修行位的次第。
D、这句经文的意思是“为何所见之物显现?怎样才能进入修道位的各个住地?”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大乘佛法真正复兴的标志之一,就是《楞伽经》里“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这个偈颂能深入佛教徒的心中,“缘起无生”这个法义,能被广大佛教徒真实领受。
正确
错误
2
“十二缘起”和“缘生缘起”只是缘起的方便说,“藏识缘起”才是缘起的究竟说,佛说缘起就是要说藏识缘起。
正确
错误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立足于圣者境界,回看凡夫境界只是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因此,缘起只可能是虚妄分别上的缘起,只可能是杂染依他起性上的缘起。
正确
错误
4
在当今末法时期,把佛陀说的缘起的甚深法义理解为:凡夫境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这就是以“凡夫浅薄之心度佛陀深邃之腹”!
正确
错误
分类
:
楞伽经辅导
楞伽经自测
楞伽经自测初级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打印版本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引用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