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07
来自楞伽经导读
Admin
(
留言
|
贡献
)
2020年11月25日 (三) 14:18的版本
(
差异
)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
差异
) |
下一版本→
(
差异
)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答对加上的分数:
答错的分数:
忽略问题的系数:
1
净名精舍依止《解深密经》中,由胜义生菩萨说,但佛陀印可的纵向判教,分别是( )、( )、( )。
2
三时教法的纲领当中的三自性,指的是( )、( )、( )。
3
“境界自心( )”,就是凡夫所感知到的种种事物,无非是凡夫心的显现而已。境界既然是凡夫心的显现,就说明它们不是心外的某种真实的存在。
4
佛陀说法主要是两件事儿。破增益和补损减,对于我们凡夫来说,( )是重头戏。
5
佛经汉语的“心”字,梵文词,一个是citta,一个是hṛdaya,citta这个梵文词表示(); hṛdaya它的本意是心脏,引申义是指一种理论的()。请用导读课的词汇回答。
6
佛经汉语的“心”字,梵文词,一个是citta,一个是hṛdaya。《楞伽经》的这个经文“境界自心现”,这个“心”对应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的“心”对应的就是()。请用梵文词回答。
7
佛陀有一次在楞伽城要说法了,到会的有出家的比丘,还有很多在家的大菩萨,大菩萨都通达了(),(),(),(),()。他们都善知()这个法义。请用导读课中的概念回答。
8
佛陀有一次在楞伽城要说法了,到会的有出家的比丘,还有很多在家的大菩萨,大菩萨都通达了(),(),(),(),()。他们都善知()这个法义。请用导读课中的概念回答。
9
心,对应两个梵文词,一个是citta, 一个是car。
错误
正确
10
我们看经文只要看到心这个词,就要认真思考一下,它对应的梵文是citta还是hṛdaya。
正确
错误
11
citta这个梵文词表示精神活动;hṛdaya它的本意是心脏,引申义是指一种理论的核心要点。
错误
正确
12
我们刚读过《楞伽经》的经文“境界自心现”,这个“心”对应的就是hṛdaya,表示的是精神活动。
错误
正确
1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心”对应的梵文是hṛdaya不是citta。《心经》的名字是说这部经是讲述“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法门的核心要义。
正确
错误
14
《楞伽经》前面提到,今天参加会议的大比丘们都通达“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都“善知境界自心现”这个法义。
正确
错误
15
经文“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中,“游戏”,表示大菩萨们在度化众生时,示现和众生一起玩游戏。
正确
错误
16
经文“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中“三昧”,三昧梵文是samādhi。所以三昧是samādhi这个词的音译,这个词还有时候音译为三摩地,意译就是定力,大菩萨们具有很强的定力。
正确
错误
17
经文“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中“神通”,指这些菩萨们具有的种种的神异的、超常的那种能力。
正确
错误
18
经文“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中“诸力”指种种的菩萨们对度化众生的各种方法。
正确
错误
19
经文“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中“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指菩萨可以随着众生的种种的心愿,显现出不同的形态,以方便度化、调伏众生。
正确
错误
20
《华严经》观世音《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就具有这种能力,众生以何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现何身而为说法。
错误
正确
21
经文“一切诸佛手灌其顶”。什么样的菩萨能够获得佛的“手灌其顶”的加持呢?在《楞伽经》的后边有一段有详细的描述,初地菩萨才能够获得佛的“手灌其顶”的加持。
正确
错误
22
修道位可以分为12个阶段,分别叫做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和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一共12个阶段。
错误
正确
23
今天到会的都是大菩萨,他们大到何种程度?这些菩萨们都是初地菩萨以上的菩萨。
错误
正确
24
经中讲十地菩萨都示现来听佛说法。这就告诉我们,整个佛法的修行的历程当中,我们必须闻法不厌足,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听法听够了,听足了,其实远远不够,十地菩萨都给我们示现要听佛说法,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听法,不读经。
错误
正确
25
须菩提是这个《楞伽经》的当机菩萨,后面都是由须菩提来向佛提问,佛回答须菩提的问题,形成了这部《楞伽经》。
正确
错误
26
如果不在体系上把判教捋清晰,那么我们学习十二缘起,学习《金刚经》,学习《楞伽经》,就会造成思想的混乱
错误
正确
27
《楞伽经》讲“自心所现”,它属于佛陀的二时教法。
正确
错误
28
拿《楞伽经》的梵文原本与《楞伽经》在汉传佛教历史上,这三个古老的译本做个对比,菩提流支的译本与现存梵文原本的契合度最高。
错误
正确
29
二时教法的中观指的是彻底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
正确
错误
30
佛陀三时教法的唯识是由“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组成
错误
正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打印版本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引用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