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楞伽经导读018/课后自测:修订间差异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下一编辑→
2021年1月4日 (一) 08:22的版本
查看源代码
楞伽经教材>Admin
→
判断题
2021年1月4日 (一) 08:43的版本
查看源代码
Admin
(
留言
|
贡献
)
BK、BW、FW、JC、JM、L2、L4、LF、LK、MAIN、QA、V0、VF、ZY、
行政员
、
用户查核员
、
评论管理员
、
界面管理员
、
监督员
、
管理员
、writer
21,016
次编辑
小
导入1个版本
下一编辑→
(没有差异)
2021年1月4日 (一) 08:43的版本
目录
1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18
1.1
一、填空题
1.2
二、在线测试题
1.2.1
选择题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18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用“错觉”来表示虚妄分别,以下哪些是对“错觉”的正确理解?
A、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所感知到的这个错误认识叫作错觉。
B、用比喻来讲,本来是生了翳病的眼睛所显现的似毛的影,而非要把这个影误以为是心外毛的这个错误认识叫作错觉。
C、凡夫依靠凡夫的感知,对眼前的事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叫作错觉。
D、立足圣者境界,阿赖耶识虚妄分别,执著“似外的影”为真外的毛,这个执著叫作错觉。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凡夫就是错觉,圣者就是正觉,成佛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对此,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当“心”指凡夫心时,“境界自心现”指凡夫境界是错觉现。
B、当“心”指圣者心时,“境界自心现”指圣者境界是正觉现。
C、凡夫自己感知到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凡夫心就是圣者能见的凡夫心。
D、圣者心的行处是真如,真如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证得的境界。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三时教法中解构凡夫境界的抓手就是分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解构分别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想,不对心外的种种事物做好坏判断,因此就解构了凡夫境界。
B、凡夫境界是虚妄分别所显,显的仅仅是明明没有凡夫境界而误以为有凡夫境界的这个错觉,这就是分别,因此解构了这个分别,也就解构了凡夫境界。
C、分别是凡夫的基本特征,凡夫一定分别,只要分别就一定是凡夫,因此把凡夫的分别解构了,就是把凡夫境界解构了。
D、在三时教法里边,直接安立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立足圣者境界以唯识解构分别,这是三时教法与二时教法的解构立足点不同。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三时教法中解构“分别”的工具是“唯识”。对“唯识”法义的理解,以下哪些不属于相似佛法?
A、立足圣者境界,唯识指只有心识,没有外境。
B、立足圣者境界,凡夫境界世间万法全部都是心识所生。
C、立足圣者境界,以唯识来解构分别,只有虚妄分别,凡夫就是分别。
D、在三时教法中,直接安立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以唯识解构凡夫误以为心外有物的这种错误认识,成就圣者的无分别智。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二时教法中解构凡夫境界的抓手就是凡夫的二边见,简称“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立足凡夫境界,通过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因不生故不灭”,凡夫境界压根无生,彻底地解构了凡夫境界。
B、“二”是凡夫的基本特征,凡夫一定二,只要二就一定是凡夫,因此把凡夫的“二”解构了,就是把凡夫境界解构了。
C、立足凡夫境界,“既不常也不断、既非有也非无”的二谛模式就是究竟中观。
D、立足凡夫境界,用二谛对治凡夫的二,进而彻底地泯灭二,把二的凡夫解构为不二的圣者,就把凡夫境界解构了。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二时教法中,解构“二”的工具是二谛。对“二谛”法义的理解,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A、“二谛”是佛陀告诉我们的真正的真实性:胜义谛空,世俗谛有。
B、立足于凡夫的实有见,通过“四重二谛”模式渐进平滑的解构二边,进而泯灭二边,成就空性见,成就圣者的不二法门。
C、“二谛”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就是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这就是佛陀说的实相。龙树菩萨的中观是依这样的“二谛”而解说。
D、空性和实相,根本就不能安立在“二谛”之上,必须泯灭二边,才能安立空性与实相。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是各自具有鲜明特点的两条相对独立的修行路径。这两条路径有什么不同?
A、解构凡夫境界的抓手不同:在二时教法中解构凡夫境界的抓手是凡夫的“二”边见;在三时教法中解构凡夫境界的抓手是分别。
B、解构的工具不同:在二时教法中解构“二”的工具是二谛;在三时教法中解构“分别”的工具是唯识。
C、解构时所用的缘起法不同:二时教法用“缘生缘起”解构凡夫境界;三时教法用“藏识缘起”解构凡夫境界。
D、这两条路径的最重要的不同,就是立足点的不同:二时教法是立足于凡夫境界;三时教法立足于圣者境界。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要强调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是“相对独立”的?
A、虽然讲法对象都是凡夫,但是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佛陀说法的立足点不同。
B、强调“相对独立”,是要表达佛陀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不能混学、不能混讲。
C、二时教法立足凡夫境界,是给凡夫说的法;三时教法立足圣者境界,是给圣者说的法。
D、如果混讲,以为二时、三时中的世俗与胜义、世俗谛与胜义谛都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在宣讲相似佛法。
9
在过去的一千多年来,有太多的佛学家把“二谛”和“唯识”当作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来理解。这是对二谛和唯识的巨大误解,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空性和实相,根本就不能安立在二谛之上,必须泯灭二边,才能安立空性与实相。
B、二时教法的二谛和三时教法的唯识,仅仅是解构的方法、手段、工具,仅仅是解构的善巧。
C、如果说阿赖耶识是真实,也仅仅是从圣者才能见的角度说它是真实,这些虚妄分别成就的阿赖耶识是在后面的修行的过程当中要被转掉的,它绝不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
D、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是真如,不是阿赖耶识。
分类
:
楞伽经辅导
楞伽经自测
楞伽经自测初级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打印版本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引用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