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07/内容提要:修订间差异
小 Admin移动页面楞伽经导读内容提要007至楞伽经导读007/内容提要,不留重定向:文本替换 - 替换“楞伽经导读内容提要007”为“楞伽经导读007/内容提要” |
1228修订1-16讲内容提要>王东辉 小 导入1个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楞伽经》导读007''' | '''《楞伽经》导读007'''——'''1-01-04 心:citta和hṛdaya''' | ||
'''1-01-04 心:citta和hṛdaya''' | |||
'''内容提要''' | '''内容提要''' | ||
'''一、心:citta和hṛdaya''' | === '''一、心:citta和hṛdaya''' === | ||
1.梵文佛典中的citta和hṛdaya都翻译为“心”,但所指不同。 | |||
2.citta,表示精神活动。如《楞伽经》中“境界自心现”的这个“心”对应的就是citta。《楞伽经》中的“心”多为citta。 | |||
3.hṛdaya,本意是心脏,引申义是指一种理论的核心要点。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心”对应的就是hṛdaya。这部经讲述的是“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法门的核心要义。 | |||
=== '''二、“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 === | |||
大菩萨们具有这些特征、能力: | 大菩萨们具有这些特征、能力: | ||
1.游戏:大菩萨们度化众生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游刃有余的状态。 | |||
2.自在:是大自在力,是度化众生的调伏力。 | |||
3.三昧:是梵文samādhi的音译,也音译为三摩地,意译就是定力,大菩萨们具有很强的定力。 | |||
4.神通:是这些菩萨们具有的种种神异的、超常的能力。 | |||
5.诸力:菩萨们对众生的种种加持力。 | |||
'''三、“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 | === '''三、“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 === | ||
大菩萨们可以随着众生的种种心愿,显现出不同的形态,以方便度化、调伏众生。 | 大菩萨们可以随着众生的种种心愿,显现出不同的形态,以方便度化、调伏众生。 | ||
第33行: | 第30行: | ||
《法华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讲:观世音菩萨就具有“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的能力,众生以何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现何身而为说法。 | 《法华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讲:观世音菩萨就具有“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的能力,众生以何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现何身而为说法。 | ||
'''四、“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 === '''四、“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 | ||
是指佛对这些菩萨们的加持。菩萨们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会获得佛的加持。 | 是指佛对这些菩萨们的加持。菩萨们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会获得佛的加持。 | ||
第41行: | 第38行: | ||
十地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后边仅有等觉、妙觉两个阶段就成佛。 | 十地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后边仅有等觉、妙觉两个阶段就成佛。 | ||
大乘修行五位: | '''大乘修行五位:''' | ||
[[文件:1-01-04-大乘修行五位.jpg|class=img-responsive|居中|替代=|900x900像素]] | [[文件:1-01-04-大乘修行五位.jpg|class=img-responsive|居中|替代=|900x900像素]] | ||
第49行: | 第46行: | ||
修道位分为12个阶段: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 | 修道位分为12个阶段: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 | ||
'''五、“皆从种种诸佛国土而来此会”''' | === '''五、“皆从种种诸佛国土而来此会”''' === | ||
这些菩萨们不是常住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菩萨,是来自于十方的佛国净土。 | 这些菩萨们不是常住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菩萨,是来自于十方的佛国净土。 | ||
第59行: | 第56行: | ||
第二,这些十地菩萨们来到娑婆世界,也是在帮助佛陀在我们这个世界弘扬佛法。 | 第二,这些十地菩萨们来到娑婆世界,也是在帮助佛陀在我们这个世界弘扬佛法。 | ||
'''六、“大慧菩萨摩诃萨为其上首”''' | === '''六、“大慧菩萨摩诃萨为其上首”''' === | ||
大慧菩萨排在最前面,是这部《楞伽经》的当机菩萨。整部《楞伽经》都是由这位十地的大慧菩萨向佛提问,佛陀回答问题,而形成了这部《楞伽经》。 | 大慧菩萨排在最前面,是这部《楞伽经》的当机菩萨。整部《楞伽经》都是由这位十地的大慧菩萨向佛提问,佛陀回答问题,而形成了这部《楞伽经》。 | ||
'''七、本段经文主要内容:''' | === '''七、本段经文主要内容:''' === | ||
讲佛陀有一次在楞伽城要说法,到会的有出家的比丘,还有很多在家的大菩萨,这段经文主要是对大菩萨们做描述。 | 讲佛陀有一次在楞伽城要说法,到会的有出家的比丘,还有很多在家的大菩萨,这段经文主要是对大菩萨们做描述。 | ||
第79行: | 第76行: | ||
第六,在这大菩萨们当中,大慧菩萨排在最前面,是《楞伽经》的当机菩萨。 | 第六,在这大菩萨们当中,大慧菩萨排在最前面,是《楞伽经》的当机菩萨。 | ||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 ||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
2020年12月27日 (日) 14:53的版本
《楞伽经》导读007——1-01-04 心:citta和hṛdaya
内容提要
一、心:citta和hṛdaya
1.梵文佛典中的citta和hṛdaya都翻译为“心”,但所指不同。
2.citta,表示精神活动。如《楞伽经》中“境界自心现”的这个“心”对应的就是citta。《楞伽经》中的“心”多为citta。
3.hṛdaya,本意是心脏,引申义是指一种理论的核心要点。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心”对应的就是hṛdaya。这部经讲述的是“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法门的核心要义。
二、“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
大菩萨们具有这些特征、能力:
1.游戏:大菩萨们度化众生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游刃有余的状态。
2.自在:是大自在力,是度化众生的调伏力。
3.三昧:是梵文samādhi的音译,也音译为三摩地,意译就是定力,大菩萨们具有很强的定力。
4.神通:是这些菩萨们具有的种种神异的、超常的能力。
5.诸力:菩萨们对众生的种种加持力。
三、“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
大菩萨们可以随着众生的种种心愿,显现出不同的形态,以方便度化、调伏众生。
《法华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讲:观世音菩萨就具有“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的能力,众生以何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现何身而为说法。
四、“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是指佛对这些菩萨们的加持。菩萨们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会获得佛的加持。
《楞伽经》后边详细描述,只有十地菩萨才能够获得佛的“手灌其顶”的加持。
十地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后边仅有等觉、妙觉两个阶段就成佛。
大乘修行五位:

大乘修行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证道位。
修道位分为12个阶段: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
五、“皆从种种诸佛国土而来此会”
这些菩萨们不是常住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菩萨,是来自于十方的佛国净土。
为什么来到娑婆世界呢?
第一、来听佛陀说法。十地菩萨来听佛说法是给凡夫示现,告诉我们,在佛法的整个修行历程中,必须闻法不厌足。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听法听够了,听足了,其实远远不够。十地菩萨都给我们示现要听佛说法,我们没有理由不听法,不读经。
第二,这些十地菩萨们来到娑婆世界,也是在帮助佛陀在我们这个世界弘扬佛法。
六、“大慧菩萨摩诃萨为其上首”
大慧菩萨排在最前面,是这部《楞伽经》的当机菩萨。整部《楞伽经》都是由这位十地的大慧菩萨向佛提问,佛陀回答问题,而形成了这部《楞伽经》。
七、本段经文主要内容:
讲佛陀有一次在楞伽城要说法,到会的有出家的比丘,还有很多在家的大菩萨,这段经文主要是对大菩萨们做描述。
第一,他们都通达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第二,他们都“善知境界自心现”这个法义。
第三,都具有种种的神通自在之力,示现在众生当中,方便调伏众生。
第四,在度众生的同时,也受着诸佛的手灌其顶的加持,证明他们都是十地菩萨。
第五,他们都不是常住在娑婆世界的菩萨,来自诸佛国土。
第六,在这大菩萨们当中,大慧菩萨排在最前面,是《楞伽经》的当机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