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56/课后自测: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23行: | 第23行: | ||
+B、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称为“前五识”。 | +B、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称为“前五识”。 | ||
+C、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为“前六识”;意识称为“第六识”。 | +C、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为“前六识”;意识称为“第六识”。 | ||
+ | +D、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称为“前七识”;末那识称为“第七识”。 | ||
+E、阿赖耶识称为“第八识”。 | +E、阿赖耶识称为“第八识”。 | ||
|| | ||把识分为八份,就是八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在这个识的八分法里,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称为“前五识”;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为“前六识”,把意识称为“第六识”;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称为“前七识”,把末那识称为“第七识”;把阿赖耶识称为“第八识”。 |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识的三分法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识的三分法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
2021年7月15日 (四) 12:22的最新版本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56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