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03/课后自测:修订间差异
imported>Yinxuefeng 小 导入1个版本 |
imported>Yinxuefeng 无编辑摘要 |
||
| 第69行: | 第69行: | ||
D.弥陀山 | D.弥陀山 | ||
3. | 3.《楞伽经》的第二个汉译本是( )由另一位从印度来到中国的学者叫菩提流支,由他翻译的。( ) | ||
A.公元5世纪 | A.公元5世纪 | ||
| 第79行: | 第79行: | ||
D.公元6世纪 | D.公元6世纪 | ||
4. | 4.第三个汉译本是公元8世纪初,由西域于阗(现在的新疆和田),的一位大翻译家实叉难陀,来到长安,翻译了《楞伽经》,实叉难陀的这个译本完成在( )年。( ) | ||
A.公元800年 | A.公元800年 | ||
| 第89行: | 第89行: | ||
D.公元758年 | D.公元758年 | ||
5. | 5.公元702年,由另一位西域三藏法师( ),又依据《楞伽经》的梵文原本,重新校勘了实叉难陀的译本。( ) | ||
A.玄奘 | A.玄奘 | ||
| 第109行: | 第109行: | ||
D.《如来藏经》 | D.《如来藏经》 | ||
7. | 7.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第三个译本,严格讲应该是( )译,( )校。( ) | ||
A.实叉难陀、弥陀山 | A.实叉难陀、弥陀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