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46/内容提要:修订间差异

Admin留言 | 贡献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46''' '''2-02-02云何名佛子?''' =='''内容提要'''== === 一、“云何名佛子,及无影次第?云何刹土化,相及…”的新页面
 
Admin留言 | 贡献
 
第4行: 第4行: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 一、“云何名佛子,及无影次第?云何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
=== 一、“云何名佛子,及无影次第?云何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
“佛子”就是佛的儿子,指的就是菩萨。为什么菩萨才可以称为佛子?因为菩萨是发了菩提心,能够荷担如来家业。如来家业就是永无止境地度化众生,而又实无众生得度。“云何名佛子”,就是怎样才能称为是佛子?是菩萨?标准就是发菩提心。只要真实发起菩提心,依照佛陀二时教法,即便发起的是世俗谛菩提心,也可以称为是菩萨。菩萨是佛陀的法子,故名佛子。
“佛子”就是佛的儿子,指的就是菩萨。为什么菩萨才可以称为佛子?因为菩萨是发了菩提心,能够荷担如来家业。如来家业就是永无止境地度化众生,而又实无众生得度。“云何名佛子”,就是怎样才能称为是佛子?是菩萨?标准就是发菩提心。只要真实发起菩提心,依照佛陀二时教法,即便发起的是世俗谛菩提心,也可以称为是菩萨。菩萨是佛陀的法子,故名佛子。
“无影”梵文是nirābhāsa,这个词就是ābhāsa加了一个否定的前缀nir。ābhāsa就是“似显现”,可以翻译为“似相”。用个比喻就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的那个似毛的影,这个影就是ābhāsa。加上否定前缀nir,nirābhāsa就是没有影,实叉难陀译为“无影”,也可以译为“无似相”。求那跋陀罗译为“无受”,菩提流支译为“寂静”,显然这两个译得都不太好,容易造成误读。佛陀三时教法讲无相,是两重无相,无外相和无似相。证无外相,见道登初地;证无似相,就从第七地登上第八地。分清和领受两重无相的法义是极其极其重要的。
“无影”梵文是nirābhāsa,这个词就是ābhāsa加了一个否定的前缀nir。ābhāsa就是“似显现”,可以翻译为“似相”。用个比喻就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的那个似毛的影,这个影就是ābhāsa。加上否定前缀nir,nirābhāsa就是没有影,实叉难陀译为“无影”,也可以译为“无似相”。求那跋陀罗译为“无受”,菩提流支译为“寂静”,显然这两个译得都不太好,容易造成误读。佛陀三时教法讲无相,是两重无相,无外相和无似相。证无外相,见道登初地;证无似相,就从第七地登上第八地。分清和领受两重无相的法义是极其极其重要的。
“次第”是修行的次序和步骤。比如破增益和补损减就是修行的两大次第。还比如从初发菩提心到成佛,可以分为三大次第,第一,见道位之前的资粮位和加行位;第二,见道位之后的从初地到七地;第三,登八地到成佛。还有一些细分的次第,比如见道之后的修道位,就分为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等次第。那无影,也就是无似相与修行次第有什么关系吗?在《楞伽经》后边的经文中有明确的讲述,就是次第只是对登八地之前的菩萨而说。证无似相登八地,就能领受其实从凡夫到成佛,根本无次第,次第只是方便说。大慧菩萨在这里代表众生问佛陀:什么是无似相?什么是修行的次第?
“次第”是修行的次序和步骤。比如破增益和补损减就是修行的两大次第。还比如从初发菩提心到成佛,可以分为三大次第,第一,见道位之前的资粮位和加行位;第二,见道位之后的从初地到七地;第三,登八地到成佛。还有一些细分的次第,比如见道之后的修道位,就分为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等次第。那无影,也就是无似相与修行次第有什么关系吗?在《楞伽经》后边的经文中有明确的讲述,就是次第只是对登八地之前的菩萨而说。证无似相登八地,就能领受其实从凡夫到成佛,根本无次第,次第只是方便说。大慧菩萨在这里代表众生问佛陀:什么是无似相?什么是修行的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