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39/内容提要:修订间差异

Admin留言 | 贡献
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24行: 第24行:
“毗钵舍那”在《楞伽经》当中此时对应的梵文是 prativipaśyata。这个词的通常表达就是vipaśyanā。“毗钵舍那”就是对这个通常地表达为vipaśyanā的音译。
“毗钵舍那”在《楞伽经》当中此时对应的梵文是 prativipaśyata。这个词的通常表达就是vipaśyanā。“毗钵舍那”就是对这个通常地表达为vipaśyanā的音译。


前面课程讲过四个与禅定相关的词:dhyāna、samādhi、samāpatti、śamatha。这个 vipaśyanā就是在《楞伽经》当中出现的第五个表示禅定的词。前面讲过修禅定也可以叫作修止观,就是修止和修观。前面也讲过,这个“止”梵文是śamatha,有的翻译家翻译成智观、妙观、内观。这里的“诸观行人”指的是登初地到七地的修行者。修行者以智观,如实观察诸法。什么叫如实观察诸法?就是上句经文中的“本无有体”,也就是只有ābhāsa没有nimitta。这样的如实观察,就是舍法。观诸法,本来无生、无相,就是舍离诸法,就是离分别。
前面课程讲过四个与禅定相关的词:dhyāna、samādhi、samāpatti、śamatha。这个 vipaśyanā就是在《楞伽经》当中出现的第五个表示禅定的词。前面讲过修禅定也可以叫做“修止观”,就是“修止”和“修观”。前面也讲过,这个“止”梵文是śamatha,那么这里出现的vipaśyanā就是“观”。vipaśyanā音译为“毗钵舍那”,意译为“观”,有的翻译家翻译成智观、妙观、内观。这里的“诸观行人”指的是登初地到七地的修行者。修行者以智观,如实观察诸法。什么叫如实观察诸法?就是上句经文中的“本无有体”,也就是只有ābhāsa没有nimitta。这样的如实观察,就是舍法。观诸法,本来无生、无相,就是舍离诸法,就是离分别。


=== 五、“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谓诸法无性无相,永离分别。如实见者,若有若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舍非法……” ===
=== 五、“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谓诸法无性无相,永离分别。如实见者,若有若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舍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