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33/课后自测:修订间差异

Admin留言 | 贡献
Admin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5行: 第5行:
=== '''选择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第82行: 第82行:
||六波罗蜜里边就有一个忍波罗蜜。为什么要忍?因为无生法义是给予了凡夫对世界认知的彻底性的颠覆,所以见道登初地欢喜之前,凡夫是要经历无生法义的痛苦的解构过程,这就要忍,所以就叫作“无生法忍”。
||六波罗蜜里边就有一个忍波罗蜜。为什么要忍?因为无生法义是给予了凡夫对世界认知的彻底性的颠覆,所以见道登初地欢喜之前,凡夫是要经历无生法义的痛苦的解构过程,这就要忍,所以就叫作“无生法忍”。


</quiz>
<hr class="">
==='''判断题'''===
<hr class="">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登初地证的无生和登八地证的无生是不同的,佛法讲无生是两重无生:第一重无生是凡夫境界无生,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第二重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须生”。
{登初地证的无生和登八地证的无生是不同的,佛法讲无生是两重无生:第一重无生是凡夫境界无生,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第二重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须生”。
|type="()" coef="1"}
|type="()" coef="1"}
第119行: 第108行:
</quiz>
</quiz>


==='''判断题'''===
==='''开放式论述题'''===
<pre>
<pre>
15.[开放式论述题]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请阐述对经文“普入一切众生心中,遍一切处,具一切智,永离一切分别事相”的理解。(请将答案提交到所在辅导群交流讨论。)
15.[开放式论述题]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请阐述对经文“普入一切众生心中,遍一切处,具一切智,永离一切分别事相”的理解。(请将答案提交到所在辅导群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