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23/内容提要:修订间差异

留言 | 贡献
文本替换 - 替换“叫做”为“叫作”
留言 | 贡献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38行: 第38行:
2、三分法第一阶段:凡夫(资粮位、加行位)
2、三分法第一阶段:凡夫(资粮位、加行位)


第一阶段,见道之前,作为凡夫,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显现出了似毛的影,这个影是似眼外有毛的影。因此给它起名叫“似相”,梵文是ābhāsa。重要的是,作为凡夫,当显现似毛影的时候,他起了分别,把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眼外的毛。这个毛,凡夫也误以为它有相,这个毛的相就叫作“外相”,梵文是nimitta。第一阶段的凡夫位的特征,就是既有ābhāsa的显现,又有nimitta的分别。凡夫位的修行,要对治的就是nimitta,要领受“境界自心现”,要领受只有ābhāsa其实没有nimitta。等到彻底领悟了没有nimitta就要见道登地做菩萨了。
第一阶段,见道之前,作为凡夫,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显现出了似毛的影,这个影是似眼外有毛的影。因此给它起名叫“似相”,梵文是ābhāsa。重要的是,作为凡夫,当显现似毛影的时候,他起了分别,把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眼外的毛。这个毛,凡夫也误以为它有相,这个毛的相就叫做“外相”,梵文是nimitta。第一阶段的凡夫位的特征,就是既有ābhāsa的显现,又有nimitta的分别。凡夫位的修行,要对治的就是nimitta,要领受“境界自心现”,要领受只有ābhāsa其实没有nimitta。等到彻底领悟了没有nimitta就要见道登地做菩萨了。


3、三分法第二阶段:初地到七地
3、三分法第二阶段:初地到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