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05/课后自测:修订间差异
imported>Yinxuefeng 小 导入1个版本  | 
				imported>Yinxuefeng 无编辑摘要  | 
				||
| 第89行: | 第89行: | ||
5.对我们凡夫而言,这个“被”看见的山是(    )。  | 5.对我们凡夫而言,这个“被”看见的山是(    )。  | ||
A.  | A.凡夫心的行处  | ||
B.凡夫认为对的事情  | B.凡夫认为对的事情  | ||
| 第107行: | 第107行: | ||
D.citta  | D.citta  | ||
7.  | 7.凡夫心的所行之处,就是凡夫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到的这些种种的事物,它们无非都是自己的心的显现而已,对“显现”理解正确的是(   )  | ||
A.说明是心外的某种真实的存在  | A.说明是心外的某种真实的存在  | ||
| 第221行: | 第221行: | ||
D.能否理解中观见和唯识的区别  | D.能否理解中观见和唯识的区别  | ||
18.  | 18.凡夫心的行处是指(   )。  | ||
A.凡夫的种种业障  | A.凡夫的种种业障  | ||
| 第241行: | 第241行: | ||
4、凡夫感受到的境界,比如山河大地、桌椅板凳、亲人朋友,都是“心”生出来的。  (      )     | 4、凡夫感受到的境界,比如山河大地、桌椅板凳、亲人朋友,都是“心”生出来的。  (      )     | ||
5、凡夫心的行处、境界,就是凡夫用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  (      )     | |||
6、圣者的心的行处,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圣者、就是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  (      )     | 6、圣者的心的行处,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圣者、就是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