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59/内容提要:修订间差异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59''' 2-06-01七种自性 内容提要 一、佛陀评论外道的三种见解 '''1、“若真相灭者,藏识应灭。若藏识灭…”的新页面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楞伽经》导读059''' | '''《楞伽经》导读059''' | ||
2-06-01七种自性 | 2-06-01七种自性 | ||
一、佛陀评论外道的三种见解 | == 内容提要 == | ||
=== 一、佛陀评论外道的三种见解 === | |||
'''1、“若真相灭者,藏识应灭。若藏识灭者,即不异外道断灭论”。''' | '''1、“若真相灭者,藏识应灭。若藏识灭者,即不异外道断灭论”。''' | ||
第20行: | 第22行: | ||
这种外道认为眼识生起也是另外有原因的。那原因是什么呢?列了五个最常见的外道观点:胜性、丈夫、自在、时和微尘。“胜性”,梵文是pradhāna,这是印度数论派认为的世界的第一因,它是世间一切变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丈夫”,梵文是puruṣa,这是印度婆罗门信仰认为的,宇宙中最至高无上的精神存在。“自在”,梵文是īśvara,大自在天,印度教认为的世界的主宰的神。“时”,梵文是kāla,就是时间。“微尘”,梵文是aṇu,就是组成世界的最小的物质单位。'''以上五种是印度外道认为产生世界与生命的原因,当然佛陀不认同这些观点。''' | 这种外道认为眼识生起也是另外有原因的。那原因是什么呢?列了五个最常见的外道观点:胜性、丈夫、自在、时和微尘。“胜性”,梵文是pradhāna,这是印度数论派认为的世界的第一因,它是世间一切变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丈夫”,梵文是puruṣa,这是印度婆罗门信仰认为的,宇宙中最至高无上的精神存在。“自在”,梵文是īśvara,大自在天,印度教认为的世界的主宰的神。“时”,梵文是kāla,就是时间。“微尘”,梵文是aṇu,就是组成世界的最小的物质单位。'''以上五种是印度外道认为产生世界与生命的原因,当然佛陀不认同这些观点。''' | ||
二、七种自性 | === 二、七种自性 === | ||
“复次,大慧,有七种自性,所谓集自性,性自性,相自性,大种自性,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 | “复次,大慧,有七种自性,所谓集自性,性自性,相自性,大种自性,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 | ||
第41行: | 第43行: | ||
'''为什么说这七种自性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呢?因为这七种自性,都是在成就凡夫心外境界的存在。而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回观凡夫境界,只是虚妄分别,根本不存在凡夫心外境界的存在。因此,这七种自性,皆属于佛陀三时教法中三自性的遍计所执自性。''' | '''为什么说这七种自性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呢?因为这七种自性,都是在成就凡夫心外境界的存在。而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回观凡夫境界,只是虚妄分别,根本不存在凡夫心外境界的存在。因此,这七种自性,皆属于佛陀三时教法中三自性的遍计所执自性。''' | ||
梵汉经文: | == 梵汉经文: == | ||
{{L2:2-5/002梵}} | {{L2:2-5/002梵}} | ||
{{L2:2-5/002繁}} | {{L2:2-5/002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