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101/课后自测: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测试题101=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的新页面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17行: | 第117行: | ||
<quiz display=simple > | <quiz display=simple > | ||
{ 声闻、缘觉的涅槃,是由于自认为对自共相的了知,而舍离愦闹喧嚣的生死。 | {声闻、缘觉的涅槃,是由于自认为对自共相的了知,而舍离愦闹喧嚣的生死。 | ||
|type="()" coef="1"} | |type="()" coef="1"} | ||
+正确 | +正确 | ||
-错误 |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觉知“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与“非如其言而有其义”可以对治执著“言说自性相”。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觉知“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与“非如其言而有其义”可以对治执著“言说自性相”。 | ||
第128行: | 第128行: | ||
||要想解脱,首先就要觉知“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就要觉知“非如其言而有其义”。 | ||要想解脱,首先就要觉知“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就要觉知“非如其言而有其义”。 | ||
{ 诸法空性境界是指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这是由于补损减而获得的涅槃特征。 | {诸法空性境界是指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这是由于补损减而获得的涅槃特征。 | ||
|type="()" coef="1"} | |type="()" coef="1"} | ||
-正确 | -正确 |
2021年12月24日 (五) 11:24的最新版本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101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