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96/内容提要:修订间差异

Admin留言 | 贡献
Admin留言 | 贡献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22行: 第22行:


=== 二:第二品第29段经文。 ===
=== 二:第二品第29段经文。 ===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等,一切外道所不能行,自证圣智所行境界,远离妄计自相共相,入于真实第一义境,渐净诸地,入如来位,以无功用本愿力故,如如意宝普现一切无边境界,一切诸法皆是自心所见差别,令我及余诸菩萨等于如是等法,离妄计自性自共相见,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普令众生具足圆满一切功德。”'''
'''1、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等,一切外道所不能行,自证圣智所行境界,远离妄计自相共相,入于真实第一义境,渐净诸地,入如来位,以无功用本愿力故,如如意宝普现一切无边境界,一切诸法皆是自心所见差别,令我及余诸菩萨等于如是等法,离妄计自性自共相见,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普令众生具足圆满一切功德。”'''
 
大慧说,老师啊,请您为我宣说远离一异、俱不俱,为我宣说远离有无、非有非无,为我宣说远离常与无常。也是远离四句、远离二边,而远离二边就是远离四句。
大慧说,老师啊,请您为我宣说远离一异、俱不俱,为我宣说远离有无、非有非无,为我宣说远离常与无常。也是远离四句、远离二边,而远离二边就是远离四句。


第31行: 第32行:
通过您宣说远离四句,让我和菩萨们能够遣除遍计所执自性的自相共相邪见,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后能令一切众生具足一切功德的成就。
通过您宣说远离四句,让我和菩萨们能够遣除遍计所执自性的自相共相邪见,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后能令一切众生具足一切功德的成就。


'''佛言:“大慧!善哉善哉,汝哀悯世间,请我此义,多所利益,多所安乐。大慧!凡夫无智,不知心量,妄习为因,执著外物,分别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等一切自性。'''
'''2、佛言:“大慧!善哉善哉,汝哀悯世间,请我此义,多所利益,多所安乐。大慧!凡夫无智,不知心量,妄习为因,执著外物,分别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等一切自性。'''


佛陀回答,大慧啊,很好很好,你是为了悲悯这个世界,为了无数众生的利益,为了无数众生的安乐,劝请我宣说远离四句这个法义。
佛陀回答,大慧啊,很好很好,你是为了悲悯这个世界,为了无数众生的利益,为了无数众生的安乐,劝请我宣说远离四句这个法义。
第39行: 第40行:
'''佛陀非常清晰明确地表达:凡夫为什么落于四句,就是不能“了境如幻,自心所现”。这是佛陀的纲领性回答!'''
'''佛陀非常清晰明确地表达:凡夫为什么落于四句,就是不能“了境如幻,自心所现”。这是佛陀的纲领性回答!'''


'''大慧!譬如群兽为渴所逼,于热时焰而生水想,迷惑驰趣,不知非水。愚痴凡夫亦复如是,无始戏论分别所熏,三毒烧心,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取内外法,堕一异等执著之中。'''
'''3、大慧!譬如群兽为渴所逼,于热时焰而生水想,迷惑驰趣,不知非水。愚痴凡夫亦复如是,无始戏论分别所熏,三毒烧心,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取内外法,堕一异等执著之中。'''


第一个比喻就是“阳焰”。佛陀说,大慧啊,群鹿被炎热所折磨,把阳焰妄想成有水的存在,飞奔而去。它们不知道,其实这只是它们自心的迷乱邪见,它们不知道那里根本就没有水。
第一个比喻就是“阳焰”。佛陀说,大慧啊,群鹿被炎热所折磨,把阳焰妄想成有水的存在,飞奔而去。它们不知道,其实这只是它们自心的迷乱邪见,它们不知道那里根本就没有水。
第45行: 第46行:
同样地,愚痴凡夫们无始时来种种戏论妄想熏习,心被贪、嗔、痴三毒之火所烧,乐著种种心外色法境界的存在,执持外境有生、住、灭的邪见,不知道内外事物不存在。因此,愚痴凡夫们也就落入了对一与异、有与无的执著。
同样地,愚痴凡夫们无始时来种种戏论妄想熏习,心被贪、嗔、痴三毒之火所烧,乐著种种心外色法境界的存在,执持外境有生、住、灭的邪见,不知道内外事物不存在。因此,愚痴凡夫们也就落入了对一与异、有与无的执著。


'''大慧!如乾闼婆城非城非非城,无智之人无始时来,执著城种,妄习熏故,而作城想。外道亦尔,以无始来妄习熏故,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著一异等种种言说。'''
'''4、大慧!如乾闼婆城非城非非城,无智之人无始时来,执著城种,妄习熏故,而作城想。外道亦尔,以无始来妄习熏故,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著一异等种种言说。'''


第二个比喻“乾闼婆城”。佛陀说,大慧啊,乾闼婆城没有城,只是无智之人以为有城的存在。由于无始时来,以为有城而熏习的习气种子现行时,显现出如同有城的样子,这就是“乾闼婆城非城非非城”。
第二个比喻“乾闼婆城”。佛陀说,大慧啊,乾闼婆城没有城,只是无智之人以为有城的存在。由于无始时来,以为有城而熏习的习气种子现行时,显现出如同有城的样子,这就是“乾闼婆城非城非非城”。
第51行: 第52行:
同样地,外道妄执无始时来戏论习气,不能了达唯自心所现,从而执著于一与异、有与无的知见。
同样地,外道妄执无始时来戏论习气,不能了达唯自心所现,从而执著于一与异、有与无的知见。


'''大慧!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种种严饰,觉已忆念彼不实事。大慧!汝意云何,如是之人是黠慧不?” 答言:“不也。” “大慧!外道亦尔,恶见所噬,不了唯心,执著一异,有无等见。'''
'''5、大慧!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种种严饰,觉已忆念彼不实事。大慧!汝意云何,如是之人是黠慧不?” 答言:“不也。” “大慧!外道亦尔,恶见所噬,不了唯心,执著一异,有无等见。'''


这是第三个比喻“梦”。佛陀说,大慧啊,有人在睡梦中梦见某处国土,里边充满着男人、女人、象、马、车和步兵;还有村庄、树林、园林以及山、月与河流等种种庄严。这个人正进国王后宫的时候醒了,醒了之后他还专心回忆梦中的城市和后宫。
这是第三个比喻“梦”。佛陀说,大慧啊,有人在睡梦中梦见某处国土,里边充满着男人、女人、象、马、车和步兵;还有村庄、树林、园林以及山、月与河流等种种庄严。这个人正进国王后宫的时候醒了,醒了之后他还专心回忆梦中的城市和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