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75/内容提要:修订间差异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75''' '''2-13-01法性等流佛''' 【本讲经文】 “复次,大慧,法性所流佛说一切法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的新页面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0行: | 第10行: | ||
现在学习《楞伽经》第二品第13段经文。 | 现在学习《楞伽经》第二品第13段经文。 | ||
=== 一、“复次,大慧,法性所流佛说一切法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妄计性所执因相,更相系属种种幻事皆无自性,而诸众生种种执著取以为实,悉不可得。” === | === 一、“复次,大慧,法性所流佛说一切法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妄计性所执因相,更相系属种种幻事皆无自性,而诸众生种种执著取以为实,悉不可得。” === | ||
“法性所流佛”的“所流”,梵文是niṣyanda,这个词的动词词根是√syand加前缀ni。ni-√syand,意思是液体,比如水,涓涓地向下流动。由这个动词词根,衍生出的这个名词niṣyanda,实叉难陀在这里译为“所流”。其实更多时候这个词,被翻译家们译为“等流”。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是这样说的,佛陀说法是从最清净法界等流的。这是形容佛陀说法,是从自内证的智慧境界,无造作的,像一股清泉般的自然流淌出来,滋润众生。 | |||
“所流佛”,梵文是niṣyandabuddha,也被译为报佛。在上一段经文中,niṣyandabuddha就出现过,实叉难陀就译为报佛。但在这里,实叉难陀没有译为报佛,而译为“所流佛”。为什么?因为在这里,所流佛不仅仅是报佛,也包括化佛。 | “所流佛”,梵文是niṣyandabuddha,也被译为报佛。在上一段经文中,niṣyandabuddha就出现过,实叉难陀就译为报佛。但在这里,实叉难陀没有译为报佛,而译为“所流佛”。为什么?因为在这里,所流佛不仅仅是报佛,也包括化佛。 | ||
第39行: | 第39行: | ||
=== 六、“大慧,法性佛者,建立自证智所行,离心自性相。” === | === 六、“大慧,法性佛者,建立自证智所行,离心自性相。” === | ||
佛陀说,大慧呀,法性佛成办远离心自性相,而建立自内证圣智所行。“远离心自性相”就是远离自心所现分别相,这就是破增益。建立自内证圣智所行,这是亲证,就是亲证圣者真实境界,这就是补损减。大家一定要十分清楚,佛法只讲两件事儿——破增益和补损减,这是佛法横向教理体系的判教。《解深密经》三时判教,是佛法的纵向教理体系的判教。 | |||
报佛和化佛,也就是等流佛,为度众生而建立佛法的言说相。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报佛和化佛“等流”而宣说佛法。而法佛是无言之教,不说而说,梵文表达为karoti,我前面勉强地译为“成办”。 | |||
=== 七、“大慧,化佛说施、戒、忍、进、禅定、智慧、蕴、界、处、法及诸解脱、诸识行相,建立差别,越外道见,超无色行。” === | === 七、“大慧,化佛说施、戒、忍、进、禅定、智慧、蕴、界、处、法及诸解脱、诸识行相,建立差别,越外道见,超无色行。” === | ||
第64行: | 第64行: | ||
《楞伽经》第二品的第13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 《楞伽经》第二品的第13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 ||
== | == 梵汉经文 == | ||
{{L2:2-13/001梵}} | {{L2:2-13/001梵}} | ||
{{L2:2-13/001繁}} | {{L2:2-13/001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