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63/内容提要:修订间差异

Admin留言 | 贡献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63''' '''2-08-03听闻正法如理思惟''' == 内容提要 == === 一、“大慧,复有沙门、婆罗门,观一切法皆无自…”的新页面
 
Admin留言 | 贡献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1行: 第11行:
'''凡夫修行之两种观察:'''
'''凡夫修行之两种观察:'''


“观一切法皆无自性”。这里的“观”,梵文是darśana,是“观察”的意思。'''因此凡夫修行佛法的下手处是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一切法皆无自性”。'''“自性”,梵文是svabhāva,就是独立存在性。“无自性”,梵文就是niḥsvabhāva,就是没有独立存在性。关于无自性,在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中有过详细的解说,请大家温习。'''事物的存在就是自性的存在,无自性就是不存在,没有无自性的存在。观察事物无自性,就是观察事物没有真实的存在性。
“观一切法皆无自性”。这里的“观”,梵文是darśana,是“观察”的意思。'''因此凡夫修行佛法的下手处是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一切法皆无自性”。'''“自性”,梵文是svabhāva,就是独立存在性。“无自性”,梵文就是niḥsvabhāva,就是没有独立存在性。关于无自性,在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中有过详细的解说,请大家温习。'''事物的存在就是自性的存在,无自性就是不存在,没有无自性的存在。观察事物无自性,就是观察事物没有真实的存在性。
'''
'''
佛陀在这里举了七个例子。
佛陀在这里举了七个例子。
第44行: 第44行:
=== 三、听闻正法,如理思惟 ===
=== 三、听闻正法,如理思惟 ===
总结一下。这一大段经文的意思,就是以两种观察,做五种思惟。大家能够理解吗?这就是资粮位、加行位的修行,这就是思惟观察离诸分别。但是能够以两种观察,做五种思惟的前提,必须是听闻到佛陀正法。如果根本没有听闻到佛陀“了境如幻自心所现”的法义,怎么可以有如此的思惟呢?'''这五种思惟是在佛陀正见指导下的思惟,是如理的思惟。对凡夫而言,学佛首先要做好两件事:听闻正法,如理思惟。'''
总结一下。这一大段经文的意思,就是以两种观察,做五种思惟。大家能够理解吗?这就是资粮位、加行位的修行,这就是思惟观察离诸分别。但是能够以两种观察,做五种思惟的前提,必须是听闻到佛陀正法。如果根本没有听闻到佛陀“了境如幻自心所现”的法义,怎么可以有如此的思惟呢?'''这五种思惟是在佛陀正见指导下的思惟,是如理的思惟。对凡夫而言,学佛首先要做好两件事:听闻正法,如理思惟。'''
== 梵汉经文: ==
== 梵汉经文: ==
{{L2:2-8/003梵}}
{{L2:2-8/003梵}}
{{L2:2-8/003繁}}
{{L2:2-8/003繁}}
{{L2:2-8/003简}}
{{L2:2-8/003简}}
{{L2:2-8/004梵}}
{{L2:2-8/004繁}}
{{L2:2-8/004简}}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