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偈颂-7:修订间差异

晶晶留言 | 贡献
建立内容为“=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远离觉不觉,若有若非有= 这一颂是大慧菩萨在赞美佛陀的果德。 ==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的新页面
 
晶晶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远离觉不觉,若有若非有=
=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远离觉不觉,若有若非有=
na nirvāsi nirvāṇena nirvāṇaṃ tvayi saṃsthitam |
buddhaboddhavyarahitaṃ sadasatpakṣavarjitam || 7 ||
【求译】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菩译】佛不入不灭,涅槃亦不住;离觉所觉法,有无二俱离。
【实译】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远离觉不觉,若有若非有。法身如幻梦,云何可称赞?知无性无生,乃名称赞佛。<ref>黄注:这两行与第4颂对应。</ref>佛无根境相,不见名见佛,云何于牟尼,而能有赞毁?<ref>黄注:这两行与第5颂对应。</ref>
这一颂是大慧菩萨在赞美佛陀的果德。
这一颂是大慧菩萨在赞美佛陀的果德。
==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
==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
第15行: 第26行:
==总结==
==总结==
总结一下,这第五颂的意思是,佛陀悲愿宏深不入涅槃,佛陀没有了能觉和所觉的二边,佛陀远离了凡夫境界“有”与“非有”的相待。
总结一下,这第五颂的意思是,佛陀悲愿宏深不入涅槃,佛陀没有了能觉和所觉的二边,佛陀远离了凡夫境界“有”与“非有”的相待。
==补充==
māyāsvapnasvabhāvasya dharmakāyasya kaḥ stavaḥ |
bhāvānāṃ niḥsvabhāvānāṃ yo ’nutpādaḥ sa saṃbhavaḥ || 4 ||
【黄译】法身自性如幻如梦,怎么能称赞?事物无自性皆不起,这便是称赞。
indriyārthavisaṃyuktam adṛśyaṃ yasya darśanam|
praśaṃsā yadi vā nindā tasyocyeta kathaṃ mune||5||
【黄译】脱离诸根和对象,见无可见,牟尼啊,怎么能称赞或指责?<ref>黄注:第4和第5颂求译和菩译均无,而实译出现在第7颂之后。</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