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33/课后自测:修订间差异

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80行: 第80行:
+C、因为无生法义是给予了凡夫对世界认知的彻底性的颠覆,所以见道登初地欢喜之前,凡夫是要经历无生法义的痛苦的解构过程,这就要“忍”,叫做“无生法忍”。
+C、因为无生法义是给予了凡夫对世界认知的彻底性的颠覆,所以见道登初地欢喜之前,凡夫是要经历无生法义的痛苦的解构过程,这就要“忍”,叫做“无生法忍”。
+D、因为凡夫往往不会、不愿、不敢承当佛陀对我们的解构,这是学佛最难之处,所以在见道登初地欢喜之前,凡夫是要“忍”无生法义的痛苦解构过程的,叫做“无生法忍”。
+D、因为凡夫往往不会、不愿、不敢承当佛陀对我们的解构,这是学佛最难之处,所以在见道登初地欢喜之前,凡夫是要“忍”无生法义的痛苦解构过程的,叫做“无生法忍”。
||六波罗蜜里边就有一个忍波罗蜜。为什么要忍?因为无生法义是给予了凡夫对世界认知的彻底性的颠覆,所以见道登初地欢喜之前,凡夫是要经历无生法义的痛苦的解构过程,这就要忍,所以就叫作“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这个“忍”字,梵文是kṣānti,就是忍受、忍耐的意思。六波罗蜜里边就有一个忍波罗蜜。为什么要忍?因为无生法义是给予了凡夫对世界认知的彻底性的颠覆,所以见道登初地欢喜之前,凡夫是要经历无生法义的痛苦的解构过程,这就要忍,所以就叫作“无生法忍”。


{登初地证的无生和登八地证的无生是不同的,佛法讲无生是两重无生:第一重无生是凡夫境界无生,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第二重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须生”。
{登初地证的无生和登八地证的无生是不同的,佛法讲无生是两重无生:第一重无生是凡夫境界无生,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第二重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