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两重无相图表:修订间差异

Admin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Admin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51行: 第51行: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无外相'''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无外相'''
| col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na  nimitta'''
| col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na  nimitta'''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有染污种子,有似相显现,但无分别,故无外相'''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有杂染种子,有似相显现,但无分别,故无外相'''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初地到七地'''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初地到七地'''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二性'''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二性'''
第63行: 第63行:
|'''无似相'''
|'''无似相'''
| colspan="2" |'''nirābhāsa'''
| colspan="2" |'''nirābhāsa'''
|'''完成转识成智,无染污种子,故无似相显现,更无分别及外相'''
|'''完成转识成智,无杂染种子,故无似相显现,更无分别及外相'''
|'''八地到佛地'''
|'''八地到佛地'''
|'''一性'''
|'''一性'''
第75行: 第75行:
'''“ābhāsa”(似…显现)是唯识古派的核心词汇,依此构建“唯识无境”思想体系。'''
'''“ābhāsa”(似…显现)是唯识古派的核心词汇,依此构建“唯识无境”思想体系。'''


3、资粮位和加行位凡夫因有现行,有“显现”与“分别”,故有此二“相”。
3、凡夫因有“显现”与“分别”,故有此二“相”。圣者无分别,故无相,分为两重:


4、圣者无分别,故无相,分为两重:
第一重无外相:是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只有似外显现的“似相”(影),但没有分别,所以没有真外存在的“外相”(毛)。
第一重无外相:是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只有似外显现的“似相”(影),但没有分别,所以没有真外存在的“外相”(毛)。
第二重无似相:是八地菩萨到成佛,已彻底完成转识成智,没有似外显现的“似相”(影)。
第二重无似相:是八地菩萨到成佛,已彻底完成转识成智,没有似外显现的“似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