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61/课后自测: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61=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的新页面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72行: | 第72行: | ||
+C、了知凡夫境界根本就没有过法的产生——无生,当然就不会有断和有灭,才能不落入“破坏断灭论”。 | +C、了知凡夫境界根本就没有过法的产生——无生,当然就不会有断和有灭,才能不落入“破坏断灭论”。 | ||
-D、了知凡夫境界一切法有断、有灭。也就是凡夫境界的一切法,原来存在,后来还会变为不存在,这个断和灭是可能的,才能不落入“破坏断灭论”。 | -D、了知凡夫境界一切法有断、有灭。也就是凡夫境界的一切法,原来存在,后来还会变为不存在,这个断和灭是可能的,才能不落入“破坏断灭论”。 | ||
|| | ||如何才能不落入这种破坏断灭论呢?只有无生。凡夫境界的一切事物压根儿无生,无生就无灭,这是佛陀的见解。前面讲,灭妄想三有苦和灭无知爱业缘,不是原本有妄想三有苦和无知爱业缘,后来将妄想三有苦和无知爱业缘消灭了,而是了知妄想三有苦和无知爱业缘,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而名为“灭”,这是佛陀的见解。《金刚经》第27段经文,鸠摩罗什译本中有“于法不说断灭相”;玄奘法师译为“终不施设少法若坏若断”。这里鸠摩罗什译的“断”和“灭”,玄奘法师译的“断”和“坏”,对应的梵文就是这里的uccheda和vināśa。《金刚经》的这句经文意思是,佛法绝不宣说凡夫境界一切法还会有断、有灭。也就是凡夫境界的一切法,原来存在,后来还会变为不存在,这个断和灭不可能,因为凡夫境界根本就没有过法的产生——无生,当然就不会有断和有灭。请大家回顾一下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的第60讲,《金刚经》的这句经文的法义,与这句《楞伽经》经文的法义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落入“破坏断灭论”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落入“破坏断灭论”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
第94行: | 第94行: | ||
+A、“不见根本”,梵文是ādyadarśanābhāva,意思就是“没有见到根本”。 | +A、“不见根本”,梵文是ādyadarśanābhāva,意思就是“没有见到根本”。 | ||
+B、“不见根本”就是没有见到圣者境界。 | +B、“不见根本”就是没有见到圣者境界。 | ||
+ | +C、“不见根本”就是没有证悟真实,以为凡夫境界有生灭,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落入破坏断灭论,落入凡夫见。 | ||
+D、“不见根本”就是不知道“世间离生灭”,不知道世界根本没有生和灭。 | +D、“不见根本”就是不知道“世间离生灭”,不知道世界根本没有生和灭。 | ||
||第二个原因,不见根本。“不见根本”,梵文是ādyadarśanābhāva,意思就是“没有见到根本”。什么是根本?圣者境界就是根本。没有证悟真实,就会以为凡夫境界有生灭,就会落入破坏断灭论,就落入凡夫见。“世间离生灭”,就是世界根本没有生和灭,这才是佛见。 | ||第二个原因,不见根本。“不见根本”,梵文是ādyadarśanābhāva,意思就是“没有见到根本”。什么是根本?圣者境界就是根本。没有证悟真实,就会以为凡夫境界有生灭,就会落入破坏断灭论,就落入凡夫见。“世间离生灭”,就是世界根本没有生和灭,这才是佛见。 | ||
第125行: | 第125行: | ||
||“了境如幻,自心所现”,这八个字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佛陀三时教法的破增益的核心法义。 | ||“了境如幻,自心所现”,这八个字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佛陀三时教法的破增益的核心法义。 | ||
{ | {依照经文,若不能“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会导致“先有后无”的“破坏断灭论”的后果。 | ||
|type="()" coef="1"} | |type="()" coef="1"} | ||
+正确 | +正确 |
2021年10月9日 (六) 09:27的最新版本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61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