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56/课后自测:修订间差异

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3行: 第13行:
|type="[]" coef="2"}
|type="[]" coef="2"}
+A、在佛陀三时教法中,识只有一个,就是藏识。
+A、在佛陀三时教法中,识只有一个,就是藏识。
-B、在佛陀三时教法中,广说有八个识,其实只有二个识,就是现识和分别事识。
-B、在佛陀三时教法中,广说有八个识,其实只有二个识,就是现识和转识。
+C、在佛陀三时教法中,广说识有八分法,略说识有二分法,就是现识和分别事识。
+C、在佛陀三时教法中,广说识有八分法,略说识有二分法,就是现识和分别事识。
+D、把唯一的识分成几份来描述,只是为了表达阿赖耶识的种种不同功能。
+D、把唯一的识分成几份来描述,只是为了表达阿赖耶识的种种不同功能。
第23行: 第23行:
+B、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称为“前五识”。
+B、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称为“前五识”。
+C、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为“前六识”;意识称为“第六识”。
+C、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为“前六识”;意识称为“第六识”。
+D、眼识、耳识、鼻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称为“前七识”;末那识称为“第七识”。
+D、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称为“前七识”;末那识称为“第七识”。
+E、阿赖耶识称为“第八识”。
+E、阿赖耶识称为“第八识”。
||把识分为八份,就是八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在这个识的八分法里,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称为“前五识”;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为“前六识”,把意识称为“第六识”;把眼识、耳识、鼻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称为“前七识”,把末那识称为“第七识”;把阿赖耶识称为“第八识”。
||把识分为八份,就是八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在这个识的八分法里,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称为“前五识”;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为“前六识”,把意识称为“第六识”;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称为“前七识”,把末那识称为“第七识”;把阿赖耶识称为“第八识”。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识的三分法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识的三分法理解正确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