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55/内容提要:修订间差异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55''' '''2-05-01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内容提要 == === 一、从此讲开始进入《楞伽经》的核心部分 === 《…”的新页面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35行: | 第35行: | ||
'''学习到这里,大家就可以理解了,佛陀这是把识的两种生灭当中的相的生灭又细化了。相的生灭,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而把现行分为两部分,就是ābhāsa的显现和执ābhāsa为nimitta的分别,前一个就叫转起相,后一个就叫造业相。这就是我们前面课程中讲过的,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主要就是两件事儿,显现与分别。''' | '''学习到这里,大家就可以理解了,佛陀这是把识的两种生灭当中的相的生灭又细化了。相的生灭,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而把现行分为两部分,就是ābhāsa的显现和执ābhāsa为nimitta的分别,前一个就叫转起相,后一个就叫造业相。这就是我们前面课程中讲过的,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主要就是两件事儿,显现与分别。''' | ||
第三,真相。这个真,梵文是jāti,来源于动词词根jan,jan是出生、产生的意思,所以jāti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就是出生、产生。那什么是这个真相呢?就是阿赖耶识中未现行的全部杂染种子,也就是这个真相,对应的就是前面讲的识的两种生灭当中的相续的生灭。阿赖耶识中未现行的所有杂染种子的相,梵文的名字就叫jātilakṣaṇa。为什么全部未现行的杂染种子的相叫jāti?就是这些种子虽然还未现行,但是这些杂染种子拥有随时都能生起现行的能力,具有随时都能生起现行的能力的这个特征,是阿赖耶识的重要的相。所以我认为,jāti这个词在这里最准确的翻译是“能生”。这个表达阿赖耶识中未现行的,但具有随时都能生起现行能力的全部杂染种子的相,应该译为“能生相”,不知道实叉难陀为什么要把jātilakṣaṇa译为真相。 | |||
在《楞伽经》后面的经文中,jāti这个词,实叉难陀基本都译为“生”,产生的生。在这里也许是因为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阿赖耶识是圣者才能见的一分真实?如果是从这个真实的角度考虑,实叉难陀把jātilakṣaṇa译为真相,也未尝不可。'''但是译为真相的流弊是巨大的,因为很多人望文生义,把识的真相就理解为真如,进而认为阿赖耶识中包含真如。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还会认为真如受到无明的熏染之后,变成了阿赖耶识。各位,这都不是相似佛法了,这是彻头彻尾的、不折不扣的外道见,违背佛法。所以我认为把jātilakṣaṇa译为“能生相”,更为妥当。''' | 在《楞伽经》后面的经文中,jāti这个词,实叉难陀基本都译为“生”,产生的生。在这里也许是因为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阿赖耶识是圣者才能见的一分真实?如果是从这个真实的角度考虑,实叉难陀把jātilakṣaṇa译为真相,也未尝不可。'''但是译为真相的流弊是巨大的,因为很多人望文生义,把识的真相就理解为真如,进而认为阿赖耶识中包含真如。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还会认为真如受到无明的熏染之后,变成了阿赖耶识。各位,这都不是相似佛法了,这是彻头彻尾的、不折不扣的外道见,违背佛法。所以我认为把jātilakṣaṇa译为“能生相”,更为妥当。''' | ||
第45行: | 第45行: | ||
{{L2:2-5/001繁}} | {{L2:2-5/001繁}} | ||
{{L2:2-5/001简}} | {{L2:2-5/001简}} | ||
== 注释 == | |||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 |||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