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BK:权便中观”︁的源代码
←
BK:权便中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BK
您没有权限编辑
BK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净名百科'''= 权便中观是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依据佛陀二时教法经典构建的四重二谛,即基于既不常也不断、既非有也非无的二谛对治模式而建立的一种中观,权便中观是末法时期接引众生证空性的过程中阶段性的方便善巧。净名精舍把二时教法的中观阐释为四重二谛的权便中观与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这两重境界。权便中观是破增益,究竟中观是补损减,合起来是完整的二时教法体系。权便中观是二时教法横向教理体系的第一部分,是破增益的渐法,它的功能是通过二谛对治的模式在本体论上对凡夫境界次第消融平滑解构,通过四重二谛的阶梯模式,即:第一层阶梯实有、缘生;第二层阶梯缘生、性空;第三层阶梯缘生性空、名言假有;第四层阶梯假有唯名、离言空性来层层递进、彻底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二时教法权便中观是度化众生的工具和抓手,是末法时期众生领受大乘佛法的巨大善巧,是随顺众生和随顺真实的典范。权便中观是基于二谛说法,并没有彻底远离凡夫的二边见,从泯灭二边究竟中观的角度看,基于二谛构建的权便中观还混杂着凡夫的认知,如果只讲权便中观不讲究竟中观,就不能空的彻底,甚至把空性理解成性空,而无法引领着众生去证悟空性,因此权便中观不是真正的中观,权便中观更不是佛陀证悟的真实。 四重二谛的权便中观是二时教法中解构和对治凡夫二边见的工具和抓手。四重二谛的权便中观就是立足于凡夫的实有境界,平滑解构、次第消融凡夫实有见,成就空性见。二时教法权便中观四重二谛的第一重二谛世俗谛是实有,胜义谛是缘生。进而由缘生得出一个推论就是无常,当生即灭灭不待因。以此解构了凡夫对凡夫境界存在的时间上的常一不变性。第二重二谛中,佛陀在世俗谛上说事物的存在是彻底的缘生,在胜义谛上解构了对凡夫境界存在的那个独立存在性,表达为性空。第三重二谛,世俗谛是缘生性空,胜义谛是名言假有,在这一重境界上,圣者姑且认同凡夫境界上暂时还有名言存在,但名言所指的事物绝对不存在。第四重二谛中,世俗谛假有唯名,胜义谛“离言空性”,凡夫境界的存在就是以什么都不存在为其基本特征,就是空性,“离言空性”这四个字也要舍弃。四重二谛的权便中观所衍生的二时教法破增益的修法口诀,即四有四无无障碍观: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是千百年来对佛法最接地气的本土化诠释。四重二谛就是权便中观。四重二谛的权便中观仅仅是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模式和工具。它不是圣者证悟的真实。 权便中观与究竟中观是佛陀的二时教法中两个重要的道理。二时教法是立足凡夫境界而说法,说法的重头戏是破增益,因此对凡夫境界的解构就是一路空,连因果也空掉了。过去一千五百年来,传承佛陀二时教法的中观学者们只在二谛上对治凡夫的二边见,说四重二谛的权便中观,却不敢宣说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究竟中观泯灭了凡夫的因果是引领大根器众生证悟空性的非常殊胜的法门。如果不讲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只讲四重二谛的权便中观,就无法引领着大根器众生去证悟空性。很多讲中观的学者认为个世界的真正的真实性就是胜义谛空,世俗谛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认为这就是佛陀说的实相,其实这是巨大的误解。空性和实相根本就不能安立在二谛之上,必须泯灭二边才能安立空性与实相。二时教法的权便中观是在二谛上讲中观,就是在为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找存在的依据和原因。这个为凡夫境界存在找依据的因果不破,就不可能真正地证悟空性。只有彻底泯灭二边,消融凡夫自以为的真实,才能证空性、见实相。二时教法权便中观的四重二谛是平滑解构、次第消融凡夫实有见的巨大善巧,是接引众生的方便。但是不能因为讲四重二谛的权便中观,而忽略了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权便中观不是真正的中观。权便中观更不是圣者证悟的真实。 ==参见== ==注释== [[Category:语料]] [[Category:净名百科]] [[Category:百科词条]] [[Category:QA]]
返回
BK:权便中观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BK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