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楞伽经导读082/课后自测”︁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82/课后自测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82=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依照经文“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知三自性相。何者为三?所谓妄计自性,缘起自性,圆成自性。”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经文中“三自性相”是哪三种自性相? |type="[]" coef="2"} +A、妄计自性、缘起自性和圆成自性。 +B、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和圆成实自性。 -C、妄计自性、遍计所执自性和圆成自性。 -D、遍计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和圆成实自性。 ||佛陀说,大慧呀,菩萨们应该很好地知晓“三自性相”。哪三种自性相呢?就是妄计自性、缘起自性和圆成自性。“妄计自性”,梵文是parikalpitasvabhāva,玄奘法师译为“遍计所执自性”。“缘起自性”,梵文是paratantrasvabhāva,玄奘法师译为“依他起自性”。“圆成自性”,梵文是pariniṣpannasvabhāva,玄奘法师译为“圆成实自性”。 {依照经文“大慧,妄计自性从相生。云何从相生?谓彼依缘起事相种类显现,生计著故。”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遍计所执自性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遍计所执自性是由于相而生起。这里的“相”,梵文是nimitta,就是似相。 +B、遍计所执自性是因为依他起自性显现出了犹如有心外事物存在的相,进而对这个貌似的心外事物的相产生了执著而生起。 -C、遍计所执自性是因为依他起自性显现出了心外事物存在的相,进而对这个心外事物的相产生了执著而生起。 +D、遍计所执自性,就是由于凡夫误以为的外相(nimitta)的存在而生起。 ||佛陀说,大慧呀,遍计所执自性是由于相而生起。这里的“相”,梵文是nimitta,就是外相。为什么说遍计所执自性是由于外相而生起呢?就是因为依他起自性显现出了犹如有心外事物存在的相,进而对这个貌似的心外事物的相产生了执著,就是把“似外之相”当作“真外之相”(nimitta)。所以这个遍计所执自性,就是由于凡夫误以为的外相(nimitta)的存在而生起。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是显现、分别和安立名言。 +B、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就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出了似毛的影,而又将似毛的影分别为心外的毛,并且还给这个误以为存在的心外的毛,起个名字叫“毛”。 +C、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是显现与分别。这里的分别,讲圆满了是二件事。 +D、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的分别表现为二件事:第一,妄想心外有事物;第二,给妄想的心外事物“安立名言”。 ||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是显现与分别,就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出了似毛的影,而又将似毛的影分别为心外的毛。注意,一旦虚妄分别心外有毛,就一定会给这个误以为存在的心外的毛,要起个名字叫“毛”。其实显现与分别的“分别”,讲圆满了是两件事:第一,妄想心外有事物;第二,给妄想的心外事物“安立名言”。 {依照经文“大慧,事计著相者,谓计著内外法。”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事计著相”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这里“内外法”的“内”指众生的身体之内,“外”指众生身体之外。 -B、这里“内外法”的“内”指众生的心之内,“外”指众生的心之外。 +C、执著名言所指的事物相,就是事计著相,也就是计著内外法的存在。 +D、事计著相,就是指执著凡夫的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一切事物。。 ||“内外法”的“内”指众生的身体之内,“外”指众生身体之外。内外法就是众生的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一切事物。佛陀说,大慧呀,这个执著的名言所指事物相,就是事相,是凡夫的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一切事物。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安立名言”这件事,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type="[]" coef="2"} +A、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是显现与分别。一旦虚妄分别心外有毛,就一定会给这个误以为存在的心外的毛,要起个名字叫“毛”,这个名言的安立,就是执著名言相。 +B、安立名言这件事,也是个kṛ,会在阿赖耶识熏习下杂染种子。 +C、安立名言熏习下的杂染种子,就叫“名言种子”。 -D、杂染种子现行时,“名言种子”作为主导力量,才形成了nimitta这个外相。 ||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是显现与分别,就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出了似毛的影,而又将似毛的影分别为心外的毛。注意,一旦虚妄分别心外有毛,就一定会给这个误以为存在的心外的毛,要起个名字叫“毛”。这个名言的安立,就是执著名言相。安立名言这件事,也是个kṛ,就会在阿赖耶识熏习下杂染种子。安立名言熏习下的杂染种子,就叫“名言种子”。不要小看了安立名言这件事儿,因为杂染种子现行时,正是“名言种子”作为主导力量,才形成了ābhāsa这个“似外的显现”。 {依照经文“大慧,事计著相者,谓计著内外法。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内外法中计著自共相。是名二种妄计自性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相计著相”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执著名言所指的事物相,就是事相;这个执著的名言相,就是名相。 +B、相计著相,就是名相,就是名言的安立,就会在内外法上作出自相与共相的了别。 +C、给事物安立名言,首先就是强化建立事物的自相,其次还会建立事物的共相。 +D、比如起名张三和李四,就确定了张三与李四相互区别的“自相”;同时又给张三和李四安立一个共同的名言——人,这又建立了张三与李四的“共相”。 ||佛陀说,大慧呀,这个执著的名言所指事物相,就是事相,是凡夫的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一切事物。这个执著的名言相,就是名相,是名言的安立,就会在内外法上作出自相与共相的了别。给事物安立名言,首先就是强化建立事物的自相,比如起名张三和李四,就确定了张三与李四相互区别的“自相”;同时又给张三和李四安立一个共同的名言——人,这又建立了张三与李四的“共相”。佛陀说,这内外法的事相和在事相上安立的名相,就是遍计所执自性的两个内容,遍计所执自性讲完了。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大慧,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所依”,梵文是āśraya,就是无始戏论虚妄习气,也就是阿赖耶识中的杂染种子。 +B、“所缘”,梵文是ālambana,就是把ābhāsa误执为nimitta,并给nimitta起了个名叫nimitta的这个“虚妄分别”,就是kṛ。 +C、“所依”就是杂染种子,“所缘”就是虚妄分别的kṛ。 +D、杂染种子和杂染种子现行时的kṛ,就生起了依他起自性。 ||“所依”,梵文是āśraya,就是无始戏论虚妄习气,也就是阿赖耶识中的杂染种子。“所缘”,梵文是ālambana,就是把ābhāsa误执为nimitta,并给nimitta起了个名叫nimitta的这个“虚妄分别”,就是kṛ。因此,“所依”就是杂染种子,“所缘”就是虚妄分别的kṛ。由于杂染种子和杂染种子现行时的kṛ,就生起了依他起自性。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照经文“大慧,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以下对”依他起自性“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所谓“依他起”,就是种子与kṛ相互依他而起。 +B、实叉难陀译为“缘起自性”或“缘起性”。这个“缘起性”只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阿赖耶识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 +C、是圣者才能见的心识上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是胜义因果,是“藏识缘起”。 -D、目的是彻底解构凡夫心外的万事万物,是要表明凡夫心外万事万物压根无生,压根不存在,是补损减。 ||所谓“依他起”,就是种子与kṛ相互依他而起。佛陀三时教法中的依他起自性,实叉难陀译为“缘起自性”或“缘起性”。这个“缘起性”只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阿赖耶识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只是圣者才能见的心识上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是胜义因果,是“藏识缘起”。目的是彻底解构凡夫心外的万事万物,是要表明凡夫心外万事万物压根无生,压根不存在。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错误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混同于佛陀二时教法“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的“缘生缘起”。 +B、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二时教法的凡夫境界中的万事万物的“因缘和合”而生起。 -C、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只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与种子现行的kṛ之间的依他而起,别的都不是。 -D、如果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凡夫心外万事万物“因缘和合”而生起了,这就是不折不扣的颠倒佛说。 ||千万不要混同于佛陀二时教法“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的“缘生缘起”;千万不要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二时教法的凡夫境界中的万事万物的“因缘和合”而生起。如果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凡夫心外万事万物“因缘和合”而生起了,这就是不折不扣的颠倒佛说。佛陀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只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与种子现行的kṛ之间的依他而起,就是这句经文所说的“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别的都不是。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圆成自性,就是远离了名相和事相的分别之后,自内证圣智亲证的圣境界真如。 +B、这句经文里有五个重要的词,名相、事相、分别、圣智和真如。 -C、这句经文里有六个重要的词,名相、事相、分别、自证、圣智和真如。 +D、远离名相和事相的分别,就是破增益;自内证圣智亲证圣境界真如,就是补损减。 -E、事相是遍计所执自性,名相和分别就是依他起自性。 ||佛陀说,什么是圆成实自性呢?就是远离了名相和事相的分别之后,自内证圣智亲证的圣境界真如,这个真如,就是圆成实自性。注意这句话里有5个重要的词,名相、事相、分别、圣智和真如。远离名相和事相的分别,就是破增益,就是了达名相和事相,其实根本不存在,只是凡夫误以为的存在。名相和事相就是遍计所执自性。分别就是依他起自性,是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自内证圣智亲证圣境界真如,就是补损减。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照经文“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以下对圆成自性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真如,就是自证圣智的行处,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换个名字叫“圆成实自性”。 -B、如来藏心就是圆成实自性,这里的心,梵文是citta 。 -C、如来藏心就是空如来藏,就是圆成实自性。 +D、如来藏心就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就是真如,就是圆成实自性。 ||真如,就是自证圣智的行处,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换个名字叫“圆成实自性”。 佛陀继续说,大慧呀,这圆成实自性,就是如来藏心。注意,如来藏心的“心”,梵文是hṛdaya,不是citta。如来藏心就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就是真如,就是圆成实自性,这个如来藏心就是不空如来藏。 </quiz> <hr class=""> ==='''判断题'''=== <hr class="">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就是二时教法的凡夫境界中的万事万物的“因缘和合”而生起。比如“山”是土的和合而生起,“河”是水的和合而生起。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千万不要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二时教法的凡夫境界中的万事万物的“因缘和合”而生起。比如“山”是土的和合而生起,“河”是水的和合而生起。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遍计所执自性的两个内容是指执著名言相和执著名言所指事物相,简称名相和事相。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佛陀说,大慧呀,对依他起自性显现出的貌似心外事物相的执著,就有了遍计所执自性的两个内容,如来是这样建立遍计所执自性的。哪两个内容?第一,执著名言相,简称“名相”。第二,执著名言所指事物相,简称“事相”。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名相和事相就是遍计所执自性。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自内证圣智亲证圣境界真如,就是补损减。就是由依他起自性“杂染”部分的分别的“识”,转为依他起自性清净部分的无分别的“智”——转识成智,以此圣智,亲证真如。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quiz>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自测]] [[Category:楞伽经自测初级]]
返回
楞伽经导读082/课后自测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