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楞伽经导读041/课后自测”︁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41/课后自测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41= 2-01-01世间没有生和灭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依照经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国土”,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摩帝菩萨是谁? |type="[]" coef="2"} +A、“摩帝”的梵文是mati,实叉难陀译为“慧”,所以摩帝菩萨就是慧菩萨。 -B、“摩帝”的梵文是mahāmati,意译就是“大慧”。 +C、摩帝菩萨其实就是大慧菩萨,菩提流支把这句经文译为“尔时圣者大慧菩萨与诸一切大慧菩萨”。 +D、此时的场景依然还是无量楞伽城,所以这里的摩帝菩萨指的是无量楞伽城中的佛前的一切的大慧菩萨。 ||摩帝菩萨是谁?“摩帝”梵文是mati。大慧菩萨的“大慧”梵文就是mahāmati,mahā就是“大”,mati就是“智慧”,实叉难陀译为“慧”。摩帝mati,就是大慧菩萨的mahāmati的mati,所以摩帝菩萨就是慧菩萨。那谁是这位慧菩萨呢?其实这里的摩帝菩萨就是大慧菩萨。承接上一品到了这第二品,此时的场景依然还是无量楞伽城,所以这里的摩帝菩萨指的是无量楞伽城中的佛前的一切的大慧菩萨。菩提流支就把这句经文翻译为“尔时圣者大慧菩萨与诸一切大慧菩萨”。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这句经文的梵文是由三个词组成的,第一个词utpādabhaṅgarahita,是由utpāda、bhaṅga、rahita组成的复合词,如何正确解读“utpādabhaṅgarahita”这个梵文词? |type="[]" coef="2"} +A、utpāda译作“生”;bhaṅga译作“灭”;rahita译作“离”。 +B、三个词组合起来utpādabhaṅgarahita,就是“远离生和灭”。 +C、rahita译作“远离”,通俗地译作“没有”。 -D、三个词组合起来utpādabhaṅgarahita,就是“有生有灭”。 ||“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这句经文的梵文是由三个词组成的。第一个词utpādabhaṅgarahita,是个复合词。这个复合词是由三个词组成的,第一个词utpāda就是“生”;第二个词bhaṅga,“灭”,;第三个词rahita,“离”。所以三个词组合起来utpādabhaṅgarahita,就是“远离生和灭”。这里的 rahita是“远离”的意思,更通俗的翻译rahita是“没有”的意思。上一讲讲到“无业无报”,这个词的梵文是karmakriyārahita,这个复合词的第三个词就是rahita。在那里实叉难陀就译作“无业无报”,就是没有业和报,把rahita译为“没有”的意思。菩提流支译为“无业无行”,也是把rahita译为“没有”的意思。因此,在我们现在学习的“离生灭”,也可以更通俗地翻译为“没有生和灭”。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这句经文的第二个梵文词是loka,译作“世间”、“世界”,指凡夫境界;第三个梵文词是两个词的复合词khapuṣpasaṃnibha。如何正确解读khapuṣpasaṃnibha这个词? |type="[]" coef="2"} +A、第一个词khapuṣpa,译作“虚空花”,就是指蹲久了猛然站起来,两眼冒金花。 +B、第二个词saṃnibha,译作“譬如”、“犹如”、“等同”、“如同”。 +C、khapuṣpasaṃnibha,译作“如同虚空花”,就是跟两眼冒金星的虚空中所现的花一样。 -D、经文用“虚空花”来比喻凡夫境界有无自性还可以存在的事物,它们如同虚空花一样现象是假但本体真实存在。 ||khapuṣpasaṃnibha是一个复合词,第一个词khapuṣpa就是“虚空花”,什么是虚空花?蹲久了猛然站起来,两眼冒金花,这就是虚空花。第二个词saṃnibha是“譬如”、“犹如”、“等同”、“如同”的意思。这个复合词khapuṣpasaṃnibha把它翻译过来,就是“如同虚空花”,就是跟两眼冒金星的虚空中所现的花一样。 {梵语是词法极其发达的语言,梵文名词有着严格的变格,通过变格使得这个词在这句话中的地位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都有了非常明确的界定,很难出现歧义。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utpādabhaṅgarahita loka khapuṣpasaṃnibha”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经文中的三个梵文词的变格就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B、依据这三个词的变格,求那跋陀罗把这句话译作“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菩提流支翻译为“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花”;实叉难陀翻译为“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三位翻译家对这句经文的翻译没有分歧。 -C、这句经文依照梵文,可译作“离世间生灭”,就是指佛解脱了生死,超出了生灭、生死的世间。 +D、这句经文如果用现代汉语来翻译,就是“世间没有生和灭,世界如同虚空花”。 ||这句经文中的这三个词的变格就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依据这三个词的变格,求那跋陀罗把这句话译作“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菩提流支翻译为“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花”。实叉难陀翻译为“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这三位翻译家对这句经文的翻译没有分歧,这句经文如果用现代汉语来翻译,就是“世间没有生和灭,世界如同虚空花”。 {细致地分析“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这句经文的梵文,是因为依据汉译解释这句经文的歧义太大,甚至曲解到经文意思的反面。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照经文梵文,对“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的法义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世间”就是凡夫境界,如同把生翳病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执为的心外的“毛”。 +B、“毛”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因此 “毛”没有生和灭。 +C、凡夫境界与两眼冒金星的虚空花是一样的,感觉有,实际根本没有,这是佛法对世间压根就没有生和灭的理解。 -D、只有离开、超越真实存在的凡夫境界的生和灭,才能证悟佛陀亲证的真实性。 ||“世间”也就是凡夫境界,如同把生翳病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执为的心外的“毛”。这个毛根本不存在,这个毛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因此这个毛没有生和灭,与两眼冒金星的虚空花是一样的,感觉有,实际根本没有,这就是佛法对世间压根就没有生和灭的理解。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说佛陀的正见与凡夫对凡夫世间的理解正好相反? |type="[]" coef="2"} +A、凡夫每时每刻感受到的都是世间的变化,都是世间的生生灭灭。 -B、佛陀认为世间的万法是存在的,并且是生灭变化的。 +C、佛陀认为世间的生灭是凡夫的错觉,凡夫境界如梦如幻,没有真实的事物产生过。 +D、佛陀认为凡夫境界压根没有产生,当然也就不会有坏灭,世间无生无灭。 ||凡夫每时每刻感受到的都是世间的变化,都是世间的生生灭灭。但是佛陀认为这恰恰是凡夫的错觉,凡夫境界如梦如幻,没有真实的事物产生过。没有产生,当然也就不会有坏灭,世间无生无灭。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理解错误的是哪些? |type="[]" coef="2"} -A、“世间”就是凡夫境界,如同把生翳病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执为的心外的“毛”。 +B、这句经文是说:“万有世间的一切诸法,都是生灭、灭生的不停轮转,犹如虚空中的幻华相似”。 -C、“世间离生灭”是说世间是没有生和灭的。 +D、“世间离生灭”是说世间是生灭、灭生的。 ||有位先生是这样解释的,这是说万有世间的一切诸法,都是生灭、灭生的不停轮转,犹如虚空中的幻华相似。明明大慧菩萨说“世间离生灭”,世间没有生和灭,可这位先生居然把最重要的“离”字,就是“没有”的这个意思丢掉了。公然把世间没有生和灭的佛见,解释成世间生灭、灭生的凡夫生灭见。当然这是一种最没有学术含金量的低水平的曲解。 “世间”也就是凡夫境界,如同把生翳病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执为的心外的“毛”。 {依照经文“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解释错误的是哪些? |type="[]" coef="2"} +A、“世间离生灭”这句话是倒装句,应该按“离世间生灭”来解释,佛解脱了生死,超出了生灭、生死的世间。 +B、这句经文是说,世间是生灭的,只不过佛陀离开了、超越了这个世间的生灭。 +C、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真如、实相、不空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本来如此,不需要生——无生。 -D、凡夫世间是不生不灭的,世间万法本来就没有产生——无生。 ||有人认为“世间离生灭”这句话是倒装句,应该按“离世间生灭”来解释,他的解释是佛解脱了生死,超出了生灭、生死的世间。注意这个解读依然是世间是生灭的,只不过佛陀离开了、超越了这个世间的生灭。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真如、实相、不空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本来如此,不需要生——无生,这一点很多人都能接受。但是说凡夫世间是不生不灭的,世间万法本来就没有产生——无生,这是绝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type="[]" coef="2"} +A、这句经文如果用现代汉语来翻译,就是“世间没有生和灭,世界如同虚空花”。 +B、“世间”就是凡夫境界,如同把生翳病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执为的心外的“毛”。这个“毛”根本不存在,因此这个“毛”没有生和灭,与两眼冒金星的虚空花是一样的,感觉有,实际根本没有,这就是佛法对世间压根就没有生和灭的理解。 -C、佛陀也说世间是生灭法,诸行无常,这是三法印之一,认为世间是变化生灭的,这就是颠扑不破的、真实的、究竟了义的佛陀见解。 -D、世间是变化生灭的。 || “世间”也就是凡夫境界,如同把生翳病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执为的心外的“毛”。这个“毛”根本不存在,这个“毛”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因此这个“毛”没有生和灭,与两眼冒金星的虚空花是一样的,感觉有,实际根本没有,这就是佛法对世间压根就没有生和灭的理解。 当然佛陀随顺众生,有时候也说世间是生灭法,但这是方便说,是担心众生无法一下理解佛法的无生究竟说,而安立的接引方便。不能执佛陀的方便说为究竟说。认为世间是变化生灭的,这是彻头彻尾的凡夫见解。 {依照经文“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错误的是哪些? |type="[]" coef="2"} +A、“世间离生灭”,就是“离”世间生灭。 +B、佛陀是超越了、远离了真实存在着的世间的生灭。 +C、凡夫只有超越了、远离了真实存在着的世间的生灭才能成佛。 +D、“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应该解释为“若能离了犹如虚空中幻华的世间生灭法,即证入真如实相”。 ||世间离生灭,人们很习惯性地要把它理解为“离”世间生灭,而且大约会做出下面两种解读。第一,就是佛陀超越了、远离了世间的生灭。第二,就是凡夫只有超越了、远离了世间的生灭才能成佛。比如,有人就把“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解释为“若能离了犹如虚空中幻华的世间生灭法,即证入真如实相”。 {依照经文“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错误的是哪些? |type="[]" coef="2"} +A、“世间离生灭”,应解读为“世间离,生灭”。世间离了真实本身,所以生灭。 +B、世间相离开了如来藏本身,所以世间显示了有生生灭灭的变化,世间还是生灭变化的。 -C、佛法对世间压根就没有生和灭的理解与凡夫对凡夫世间的理解正好相反。 -D、凡夫每时每刻感受到的都是世间的变化,都是世间的生生灭灭。但是佛陀认为这恰恰是凡夫的错觉,凡夫境界如梦如幻,没有真实的事物产生过。没有产生,当然也就不会有坏灭。 ||有位老师把“世间离生灭”,解读为“世间离,生灭”,句逗出一个逗号。世间离,逗号,所以生灭。离什么?这位老师的解释是,因为世间相离开了如来藏本身,所以世间显示了有生生灭灭的变化。注意最后的结论,还是世间是生灭变化的,要通过句逗,加逗号的方法来曲解佛说。 {学佛经要“依法不依人”,可是末法时期的无明凡夫刚强难度,固执地坚守着凡夫见,要以自己的凡夫见解释佛见,全部都在“依己不依法”,把佛法解读成凡夫见。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末法时期的无明凡夫刚强难度,固执地坚守着凡夫见,要以自己的凡夫见解释佛见,学佛经要“依法不依人”,可是全都在“依己不依法”,不把佛法解读成凡夫见誓不罢休。 </quiz> <hr class="">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自测]] [[Category:楞伽经自测初级]]
返回
楞伽经导读041/课后自测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