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BK:弘忍”︁的源代码
←
BK:弘忍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BK
您没有权限编辑
BK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弘忍 [[Hongren]](602~675) 中国唐代高僧。得四祖[[道信]]之心传,被尊为[[禅宗五祖]],后传法[[慧能]],续禅宗法脉。因其一生于蕲州东山弘扬禅法,为道俗称叹,故时人称之为“[[东山法门]]”。 现存弘忍的传记,早的是《[[传法宝纪]]》与《[[楞伽师资记]]》,其次是《[[神会语录]]》与《[[历代法宝记]]》,此外还有《[[宋高僧传]]》和《[[传灯录]]》等。 据《楞伽师资记》引[[玄赜]]《[[楞伽人法志]]》记载,弘忍俗姓周,原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湖北黄梅]]。父亲早逝,7岁时便从四祖道信禅师(580~651)出家,居[[幽居寺]]。《传法宝纪》中则言,弘忍“年十二事信禅师”。[[印顺]]法师在《[[中国禅宗史]]》中认为,“十二岁说”更为可信,因为当弘忍七岁时,道信居吉州,出家尚不久,而当弘忍12岁时,道信居庐山大林寺,原籍浔阳之弘忍,更可能于此时从道信出家。 据《历代法宝记》等记载,弘忍13岁时剃度出家。其生性木讷沉厚,纵使同学轻戏,也默然无对。他日间劳动,夜间静坐参禅,侍奉道信禅师30余年,于永徽三年(652)得付衣法。同年,道信禅师圆寂,弘忍承其法席。后因四方来学众多,弘忍遂于双峰山不远之冯茂山(东山)另设道场,时人称其“东山法师”,称其禅法为“东山法门”。显庆五年(660),高宗遣使召弘忍入京,弘忍辞不赴请,再请亦然,故高宗只得敕赐医药,于冯茂山供养。弘忍一生驻锡冯茂山40余年,接引道俗,四方来归。咸亨五年(674),弘忍命弟子玄赜起塔,上元二年(675)二月十一日,奄然坐化,享年74岁。开元年间(713~741),学士吕丘均为其撰写塔碑,代宗时谥其为“大满禅师”。 关于弘忍之卒年有两说:一曰咸亨五年,一曰上元二年,今从印顺法师之说,取上元二年。又因弘忍生年七十有四,故其出生,当于隋仁寿二年(602)。 另据《[[坛经]]》记载,弘忍曾令徒众各作一偈,以呈见解,若有契符者,便付其衣法。上座[[神]]秀与慧能均作有偈颂,弘忍以慧能见解透彻,付其衣法,并嘱其南行。是以弘忍传法慧能,续禅宗之法脉。然而若以禅法的相似性来看,弘忍与神秀当更为相近。通常认为,道信与弘忍之禅风,不同于以往的随缘而住,更多的是定居一处,建立丛林,将劳作与习禅相结合。就禅法来看,因弘忍之著作未见记载,故难以直接判断弘忍之思想。若据散见于诸文献的法语片段来看,弘忍之禅法承自道信,与其有较大的相似性,都突出对心、一行三昧、不立文字和[[《楞伽经》]]等内容的重视,在方法上,则与之前禅师大体相同,都强调静坐参禅。这与慧能的禅法并不一致。 《[[上乘论]]》(一称《[[修心要论]]》,T2011)有数个版本,其中敦煌本、《[[续藏]]》本与《[[大正藏]]》本,均题为弘忍所述。该论设立问答,突出“守心”,认为“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通常认为这部论与弘忍之思想相关,但应不是弘忍所述。《楞伽师资记》亦载:“在人间有《[[禅法]]》一本,云算是忍禅师说者,谬言也。” 弘忍门下,徒众甚多,然诸文献记载不一,这与文献作者所属之派系与立场有关。如净觉是玄赜弟子,故其《楞伽师资记》中,以玄赜为亲承付嘱,在玄赜外另列10人。《历代法宝记》乃曹溪系统,故在文中以慧能为主,在慧能外另立10人。此外,[[宗密]]在《[[圆觉经大疏钞]]》和《[[禅学师资承袭图]]》中亦各列举10人,其所列举之人名与之前两说多有不同,或是依据后代师资相承而各成一系来说的。总的来看,见于记载的共有25人。弘忍诸弟子弘域甚广,东山法门亦渐布各地。若从后人眼光来看,弘忍弟子中慧能和神秀尤其重要,一者传禅南方,一者弘法北地,两人渐成禅宗南北二宗之首导。 P252 [[Category:百科全书]]
返回
BK:弘忍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BK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