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BK:三有”︁的源代码
←
BK:三有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BK
您没有权限编辑
BK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词条''':三有 '''释义''': 有,梵语 bhava,其义分类如下: ===='''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 #欲有,欲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称为欲有。## #色有,色界四禅诸天,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称为色有。 #无色有,无色界四空诸天,虽无色质为碍,亦随所作之因,受其果报,称为无色有。(大智度论卷三、集异门足论卷四、大毗婆沙论卷六十) ===='''有情一生之始终分为生有、本有、死有'''==== #生有,指托生之最初一刹那。 #本有,指由生至死之间。 #死有,指死之瞬间。小乘有部宗则以此三有,加上“中有”,而主张四有之说。(异部宗轮论)((参见:四有)1688) ==='''漏之异名'''=== 漏,为烦恼之异名。烦恼自有情众生之六根门漏泄无穷,而令其流转于生死之间,故谓有漏乃三有之因,为其所依、所摄。((参见:有漏)2452) ==='''善成有、性得有、变异有。乃数论外道所立'''=== #善成有,如数论之祖迦毗罗仙人,初生时具法、智、离欲、自在等四德,此四德系因善而得成就,故称善成有。 #性得有,如昔时梵王生娑那歌、娑难陀那、娑那多那、娑难鸠摩罗等四子,此四子十六岁时自然成就法、智、离欲、自在等四德,以无因而得,故称自性有。 #变异有,师身名变异,因师身故,弟子恭敬亲近听闻得智慧,因智慧得离欲,因离欲得善法,因善法得自在;如是,弟子四德从师身得,故称变异有。此三有相当于佛法之等起善、生得善、加行善。(金七十论卷中)p548 梵文:bhava 相关: 同义词: [[三界]]<ref>三界</ref> [[Category:三时教法]] ''注释'': <references />
返回
BK:三有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BK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