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楞伽经导读109/内容提要”︁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109/内容提要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109 2-42.43-01惟心所现,无有外物 ==内容提要== 第二品第42段 【经文】: ===1、“复次,大慧!有二种觉智,谓观察智,及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 1.1、“觉智”,梵文是buddhi,应译为“觉知”。 1.2、两种觉知:“观察觉知”和“取相分别执著建立觉知”。 ===2、观察智者,谓观一切法,离四句不可得。四句者,谓一异、俱不俱、有非有、常无常等。我以诸法离此四句。是故,说言一切法离。大慧!如是观法,汝应修学。=== 2.1、“观察”梵文是pravicaya。如“观察义禅”的“观察”就是pravicaya。 2.2、观察觉知就是以这种觉知,观察事物的自性相,远离四句而不可得。 2.3、四句:一异、俱不俱 就是:一、异、亦一亦异、非一非异; 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等。 2.4、佛说离四句,以离四句而言说一切法不存在。应该以此四句观察一切法而努力修学。 【阐述】:“观察觉知”就是大乘资粮位、加行位和见道位之后初地到七地的修行。 ===3、云何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谓于坚湿暖动诸大种性,取相执著,虚妄分别,以宗因喻而妄建立。是名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 3.1、第一个“建立”,梵文是pratiṣṭhāpikā,意思是“建立”、“确立”。 3.2、第二个“建立”,梵文是samāropa,就是“增益”。 3.3、取相分别执著建立觉知:就是以执取心的分别相,以执著地水火风四大种的坚湿暖动性而成虚妄分别;就是由妄执宗因的推理和凡夫的所见,而将不存在增益为存在。 【阐述】:取相分别执著建立觉知就是凡夫的虚妄分别。 4.、是名二种觉智相。菩萨摩诃萨知此智相,即能通达人法无我,以无相智于解行地善巧观察,入于初地,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善能了知上上地相,以胜愿力变现自在,至法云地而受灌顶,入于佛地,十无尽愿成就众生,种种应现无有休息,而恒安住自觉境界三昧胜乐。“ 4.1、这就是两种觉知相。菩萨们以了知了这两种觉知相,而通达“人无我”和“法无我”,并证得无似相的智慧。 【注意】:“无相智”的“无相”,梵文是nirābhāsa,就是“无似相”,就是登菩萨第八地的境界。 4.2、以登菩萨第八地的无似相智慧,就能够善巧观察菩萨所行诸地,就能够引导其他众生见道登初地,得百种三昧。并以殊胜的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过去未来百劫之事,光明照耀百佛国土。 4.3、照亮百佛世界之后,就能善知向上菩萨诸地之相,以胜进愿力游戏神变,直 至菩萨第十地——法云地而受诸佛灌顶,最终证入如来内自证之地,圆满具足菩萨的十无尽愿之法,为度化众生,以应现出的种种光明普照世间,同时安住于自觉境界三昧之乐。 第二品第42段学习圆满。 第二品第43段 【经文】: ===1、“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大种造色。云何了知?大慧!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观,彼诸大种真实不生,以诸三界但是分别,惟心所现,无有外物。如是观时,大种所造悉皆性离,超过四句,无我、我所,住如实处,成无生相。=== 1.1、大菩萨应当很好地了知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之色。 【阐述】:“四大种造色”,是印度古代非常普遍的一种思想观点,但佛陀不认同。 1.2、怎样才是正确地了知四大种造色? 1.3、要观修下边的真实道理:观大种没有生起,没有大种和合所生,通达“惟自心所现”,惟是分别,心外之物不存在,三界只是“惟心所现”分别。 1.4、观大种和合所生不存在,消除四句之理,远离我与我所,并安住于真实自相之处。 【阐述】:“消除四句,离我、我所”是破增益,“安住真实之处”是补损减。 凡夫境界的四句之法——我与我所,根本无生;圣者境界的真实之处,本来如此,更不须生,也是无生。因此,做到了既破增益又补损减,从而成就了无生之相。 【注意】:这里的“无生”是两重无生。请回顾《楞伽经》第一品第3段经文的第14讲。 ===2、大慧!彼诸大种云何造色?大慧!谓虚妄分别津润大种成内外水界,炎盛大种成内外火界,飘动大种成内外风界,色分段大种成内外地界,离于虚空。由执著邪谛,五蕴聚集,大种造色生。=== 2.1、于四大种之上如何有所造之物? 2.2、分别大种湿性,成办内外水界;分别大种暖性,成内外火界;分别大种动性,成办内外风界;分别大种各种色法的质碍性,生起内外地界和伴随地界的虚空。 2.3、由于执著邪谬的道理,认为五蕴聚集而大种所造之物就产生了。 ===3、大慧!识者以执著种种言说境界为因起故,于余趣中相续受生。大慧!地等造色有大种因,非四大种为大种因。何以故?谓若有法、有形相者,则是所作,非无形者。=== 3.1、“言说境界”,指凡夫以为存在的心外境界。圣者证悟的境界,称为“离言境界”。 3.2、五蕴的“识”是由执著与贪爱种种凡夫言说境界为因,故而相续轮回于六道的不同趣中。 3.3、地大等所造之物以四大种为因,而四大种没有因。为什么? 3.4、因为只有这些有形状、有形相的所造之物,才是有作用的和合而生。 无形状的四大种,不能再有比它们更基本的元素作用和合而生,否则它们就不是四大种了。 ===4、大慧!此大种造色相,外道分别,非是我说。=== 上面讨论的这些大种造色相,都是被外道们的分别,不是佛陀的言教。 《楞伽经》第二品第43段经文学习圆满。 == 梵汉对照 == {{L2:2-42/001梵}} {{L2:2-42/001繁}} {{L2:2-42/001简}} {{L2:2-43/001梵}} {{L2:2-43/001繁}} {{L2:2-43/001简}}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L2:2-42/001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42/001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42/001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43/001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43/001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43/001繁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楞伽经导读109/内容提要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