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楞伽经导读078/内容提要”︁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78/内容提要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078''' '''2-16-01取心外境轮转不绝''' '''【本讲经文】'''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以无常异相因故常,非自相因力故常。大慧,外道常不思议以见所作法有已还无,无常已,比知是常。我亦见所作法有已还无,无常已,不因,此说为常。 “大慧,外道以如是因相成常不思议,此因相非有,同于兔角故。常不思议唯是分别,但有言说。何故彼因同于兔角?无自因相故。大慧,我常不思议以自证为因相,不以外法有已还无无常为因。外道反此,曾不能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而恒在于自证圣智所行相外,此不应说。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𣵀槃,不知生死𣵀槃差别之相一切皆是妄分别有,无所有故,妄计未来诸根境灭以为𣵀槃,不知证自智境界转所依藏识为大𣵀槃。彼愚痴人说有三乘,不说唯心无有境界。大慧,彼人不知去、来、现在诸佛所说自心境界,取心外境,常于生死轮转不绝。 == 内容提要 == 现在继续学习《楞伽经》第二品第15段经文。 === 一、“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以无常异相因故常,非自相因力故常。” === 佛陀说,大慧呀,外道所说的不思议的常,是以无常性的不同相为因,而不是以自身的常性为因,得名为不思议的常。意思就是外道自己说的作者的常是绝待之常,而实际上不是。外道说的作者的常,是与常的对立面无常“相待”而得名,不以自身而得名,就是说外道所说的作者常不是“绝待之常”,不是“不思议常”。 === 二、“大慧,外道常不思议以见所作法有已还无,无常已,比知是常。我亦见所作法有已还无,无常已,不因,此说为常。” === 外道的常不思议是作者,外道认为世间万事万物是由作者产生或创造的。所以外道把世间万法叫作作者的“所作法”,就是作者产生出来的或创造出来的法,因此“所作法”就是外道以为的存在着的凡夫境界。外道是怎样建立起它的不思议的常的呢?佛陀说,是外道见到了凡夫境界的存在是“有已还无”,就是“先有后无”,当然也可以是“先无后有”,总之是“有无相待”而生灭的就是无常的。外道见到被作者产生的或创造的世间万法无常之后,就以此推理,以此推测,那作者就应该是常。实叉难陀译“比知”的“比”,梵文是anumāna。这个词也译作“比量”,就是凡夫从给定的前提,推断出结论的行为,就是推理或推测。 '''这句经文有两个重要的意思。第一,外道的作者的“常”是推理出来的,不是亲证的,不像佛陀不思议常的自内证圣智境界,是佛陀的现量,是佛陀的亲证,不是推测出来的。第二,外道的作者的“常”,是观待被作者的无常而安立。'''这就具体解释了上一句经文,外道常不思议是“以无常异相因故常”,就是以观待凡夫境界的无常相为因,推断出作者是常。因此,外道作者的常不是绝待常,不是“不思议常”。 佛陀继续说,我也见到了,外道以为的作者产生或创造的所作法,是有无生灭,是无常的。但是我并不以所作法是无常为因,而宣说佛法的绝待常。为什么佛陀不以所作法无常为因,而宣说佛法的不思议常呢?因为佛陀不仅见到了所作法的有无生灭,佛陀更见到了无常所作法的有无生灭,其实不过是无明凡夫的一场错觉,所作法根本不存在。因此,佛陀宣说的不思议常,就不会是以凡夫误以为的所作法的无常为因而安立。佛法的不思议常,才是真正的绝待之常。这在下句的经文中表达的很清楚。 === 三、“大慧,外道以如是因相成常不思议,此因相非有,同于兔角故。常不思议唯是分别,但有言说。何故彼因同于兔角?无自因相故。” === 这里的“如是因相”,就是上一句经文中的“以见所作法有无生灭的无常相为因”。佛陀说,大慧呀,外道以所作法为因,而成立外道的常不思议。但是这个为“因”的所作法非有,就是所作法其实根本不存在,如同兔角一般的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外道的不思议常的作者,只是凡夫的分别,只是名言的假安立。为什么成为外道不思议常的“因”的所作法,如同兔角一般的不存在呢?因为所作法也就是世间万法,根本就没有可以维持自身存在的因。 === 四、“大慧,我常不思议以自证为因相,不以外法有已还无无常为因。外道反此,曾不能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而恒在于自证圣智所行相外,此不应说。” === 佛陀说,大慧呀,佛法的常不思议,是以如来自证圣智相为因,它远离所作法的有无二边,不思量心外事物的有无和常无常。外道正好相反,外道不曾知道常不思议,真正的自因之相。外道的常不思议,在自证圣智境界相之外,这样的外道常不思议,不应该宣说。 《楞伽经》第二品第15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下边学习第二品第16段经文。 === 五、“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之相一切皆是妄分别有,无所有故,妄计未来诸根境灭以为涅槃,不知证自智境界转所依藏识为大涅槃。” === 佛陀说,畏惧、计著生死之苦,而希求涅槃。由于一切法皆是分别而无所有,就知道了生死和涅槃本无差别,就不会把未来在所缘境中的诸根断灭妄想成涅槃。'''其实圣者自证的藏识的转依,也就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才能涅槃。''' === 六、“彼愚痴人说有三乘,不说唯心无有境界。大慧,彼人不知去、来、现在诸佛所说自心境界,取心外境,常于生死轮转不绝。” === 佛陀说,愚痴众生说有三乘,不说唯心无有似相。实叉难陀译“无有境界”,梵文是nirābhāsa,应该译为“无有似相”。佛陀继续说,大慧呀,这些愚痴众生不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如来的自心显现境界,而执取凡夫心外所现境界,因此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已。大家注意,执取凡夫心外所现境界,这就是增益了;不知如来自心显现境界,这就是损减了。因为增益了,损减了,所以生死轮回就流转不已了。 《楞伽经》第二品第16段经文也学习圆满了。 == 梵汉经文 == {{L2:2-15/002梵}} {{L2:2-15/002繁}} {{L2:2-15/002简}} {{L2:2-15/003梵}} {{L2:2-15/003繁}} {{L2:2-15/003简}} {{L2:2-16/001梵}} {{L2:2-16/001繁}} {{L2:2-16/001简}}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L2:2-15/002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15/002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15/002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15/003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15/003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15/003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16/001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16/001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16/001繁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楞伽经导读078/内容提要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