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BK:小乘佛教”︁的源代码
←
BK:小乘佛教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BK
您没有权限编辑
BK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净名百科'''= ==法义诠释== 生起出离心的人又分成了两种人。一种人就是因对现实生命的苦的感受而极端地厌离,他觉得生命太苦了—我一天都不想在这里生存,说得通俗点,能今天晚上涅槃都不想明天早晨。对于这种对生命的极度厌离,想尽早断除自我的烦恼走向涅槃的众生,佛陀讲了一部法,这部法就是小乘佛教的法。 修行小乘佛法所获得的最后的果,是断除了自我内心的烦恼、证得了自我的清净的解脱涅槃境界的那个果,叫作阿罗汉。 ='''维基百科'''= '''小乘佛教'''(हीनयान|Hīnayāna)是[[大乘佛教]]所划分的[[三乘]]教法中用来称[[声闻乘]]、[[独觉乘]]的统称,也被用来称所有传统[[部派佛教]]教派,包括现代[[上座部佛教]]。 == 音义 == 中文'''小乘'''一词译自梵语'''Hīnayāna''',其中Hīna是小、低下意思;yāna意为乘、车子、舟船,引申为教法、或通往解脱之道;合起来是「小车子」、“小船”,即所谓「只顾自利、而无利他精神」的「小型教法」的意思,此概念相对于“大乘”而存在。 == 历史 == [[佛]][[灭度]]后,出现[[上座部]]和[[大众部]]的[[根本分裂]],之后各地进一步形成20多个部派。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但被称为「小乘」的传统佛教部派仍继续流传。 === 汉传 === 随著佛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由印度向东方传入,被称为小乘佛教的部派和大乘佛教同期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大量由梵文译作中文的佛经,当中以[[安世高]]译出大量被称为「小乘」的佛经。[[汉传佛教]]的戒律主要传承自[[法藏部]],以《[[四分律]]》为主流。被称为小乘佛教的部派中对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为[[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说一切有部]]的学说与戒律,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著重要的影响,其后被称为小乘佛教的部派在中国的地位被大乘佛教所盖过。 [[梁朝]]僧伽婆罗译有《[[解脱道论]]》,它的结构和内容与[[上座部佛教]]中总结佛教理论与实践的论书《[[清净道论]]》相一致,引起了十九世纪以来中外学者的兴趣。唐朝[[玄奘]]译有论书《[[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此论是说一切有部理论全面、系统的总结,只在汉传佛教中保存。 汉传佛教宗派中,被称为「小乘」的传承主要有[[俱舍宗|俱舍]]、[[成实宗|成实]]二宗,这两个宗派在唐初之后就已经衰微,丧失影响力。 === 藏传 === [[藏传佛教]]中,并没有被称为「小乘」的部派传承。但是[[格鲁派]]很重视[[俱舍论]]的研习,列为五部大论之一。藏传佛教中采用被称为小乘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戒律,最重要的论著是功德光尊者的《戒律根本论》(另译名为《律经》),这部著作同样属于[[格鲁派]]重视的五部大论。 ==== 汉传佛教 ==== 随著[[判教]]理论的兴起,[[汉传佛教|汉传]][[大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根据弟子的不同根性,因时因地,而给与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分法,主要有分成二乘,[[三乘]],五乘等说法。 ==== 三乘说 ==== 接受释迦牟尼佛陀[[四圣谛]]教法的弟子,因为是从佛亲闻教法,称为[[声闻乘]],修习四圣谛的离苦和解脱之妙法,以成就[[阿罗汉果]]为最高目标。最后一世没有亲自遇到佛的教导,但以自己的努力与智慧,思维[[十二因缘]]而无师自悟证果的,称为[[独觉乘]]或[[缘觉乘]],成为[[辟支佛]]是他们的目标。[[大乘佛教]]批评这两类佛教徒,偏于重视自己的清净解脱,缺乏帮助他人解脱离苦而成就圣果之慈悲心,但求小果,故称为'''小乘'''。大乘佛教则提倡佛弟子应当以佛陀为榜样,以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为目标。发起帮助他人解脱和觉悟的[[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这类佛教徒被称为[[菩萨]]。[[菩萨道]]是成佛的真正道路,因此大乘又称为[[菩萨乘]]。<ref>《妙法莲华经》:「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ref> 禅宗则分为三乘,小乘,大乘以及最上乘<ref>《景德传灯录》:「禅有浅深阶级,一小乘,一大乘。顿悟自心无漏智,此心即佛,曰最上乘。」</ref>。 密宗则把佛教分为小乘、[[大乘]]、[[金刚乘]]。 ====一佛乘说==== 在《[[妙法莲华经]]》中明确指出,其实并无“小乘”与“大乘”的区别,佛法俱是[[一佛乘]]。 === 藏传佛教 === [[宁玛派]]把佛教分为九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是共三乘,[[事续]]、[[行续]]、[[瑜伽续]]是外三乘,最高级是[[内密三乘]]。 ==注释== [[Category:净名百科]] [[Category:三时教法]] [[Category:楞伽经导读]] [[Category:楞伽经导读002]]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词汇扩展]] [[Category:维基百科]] [[Category:百科词条]] [[Category:中文词条]]
返回
BK:小乘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