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BK:净土”︁的源代码
←
BK:净土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BK
您没有权限编辑
BK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净名百科'''= ==法义诠释== ='''维基百科'''= '''净土'''(क्षेत्र|Kṣetra),又译为'''刹'''、'''刹土'''、'''清净佛土'''、'''[[佛土|佛国]]'''、'''佛刹'''、'''净国'''、'''净界'''、'''净刹''',即[[地方]]或[[世界]],[[佛教术语]],即是清净的地方,没有染污的庄严世界。在[[大乘佛教]]里指的是任何一个[[佛]][[菩萨]]为渡化[[有情众生]],以[[本愿]]力成就的[[佛土]],都可以称净土。 对于净土的信仰,产生了[[净土崇拜]]。在[[汉传佛教]]中,「净土」一词常指[[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净土概念== 净土修持属于大乘佛法,因此首先要发菩提心。如果以获得个人自己的清清静静的境界修持净土法门,是把大乘佛法修成了小乘境界,只源出于未通达净土修持法门的发心。大乘修持者的发心,是为求无上佛境而利益众生。修持净土的人,知道在净土中修至较高境界时,修持者一定会自愿地回到[[六道]]之中救度众生,或者变出化身在六道之中利益众生。修持净土的人,如果是如法地发起大乘的菩提心,以此作为动机而修证净土,就符合了大乘的修持。如果并不持这样的发心,则不能算作大乘的修持,但这并非说净土法门本身不是大乘法门,只能说个别修持者之发心不符合大乘精神。 ==历史== 在[[部派佛教]]时期,已经出现跟大乘佛教类似的净土概念,如[[兜率内院]]。 ==净土列表== 大乘佛教认为,由于众生无量、[[佛]][[菩萨]]无量,所以净土也遍布于十方三世,接引不同根性的众生。在佛教中较常被提及的净土如下: *[[密严世界]]或[[莲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身语意三密所庄严,为如来所依止之真如法性自受用之净土。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土。这个净土也就是[[观音]]的普陀净土。 *[[兜率内院]](又称兜率净土):[[弥勒菩萨]]成佛前说法的地方,位于[[欲界天]][[兜率陀天]]的内院。 *[[净琉璃世界]]:[[药师佛]]的佛土。 *[[妙喜世界]]:[[阿閦佛]]的佛土。 *[[娑婆世界]]:未来[[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娑婆世界成佛普渡教化众生,娑婆世界亦从秽土转化为净土。 ==注释== [[Category:净名百科]] [[Category:三时教法]] [[Category:楞伽经导读]] [[Category:楞伽经导读007]]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词汇扩展]] [[Category:维基百科]] [[Category:百科词条]] [[Category:中文词条]]
返回
BK:净土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BK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