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楞伽经导读098/内容提要”︁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98/内容提要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098''' '''2-29-03所见如幻梦''' == 内容提要 == === 1、大慧!一切诸法自相共相,是化佛说,非法佛说。大慧!化佛说法但顺愚夫所起之见,不为显示自证圣智三昧乐境。 === 1.1、佛陀说,大慧,有关事物的自性、自相和共相的言教,是化身佛的宣说,不是法性佛的宣说。 1.2、这些言教只是化身佛随顺愚夫见解而开示,并不是为显示住于三昧乐中的自性本住法和圣智自证法;也就是并不是为显示圣者证悟的真实性和真实。 === 2、大慧!譬如水中有树影现,彼非影,非非影,非树形,非非树形。外道亦尔,诸见所熏,不了自心,于一异等而生分别。 === 2.1、第八个比喻——“水中影”。佛陀说,大慧,水中显现的树影,既有树的形相,又非树的形相。因此,既非影,也非非影。 2.2、外道也是这样,受各种邪见习气熏习而分别,不能领受唯自心所现。妄想一异、俱不俱;妄想有与无。 === 3、大慧!譬如明镜无有分别,随顺众缘,现诸色像,彼非像,非非像,而见像非像,愚夫分别而作像想。外道亦尔,于自心所现种种形像,而执一异、俱不俱相。 === 3.1、第九个比喻——“镜中像”。佛陀说,大慧,镜子中的随缘无分别显现的一切色像,是像也非像,故而见像非像,愚夫们自心所现分别,而“像”的形像呈现出来了。 3.2、外道也是这样,于自心呈现形像,而执取一异、俱不俱相。 === 4、大慧!譬如谷响依于风、水、人等音声和合而起,彼非有,非无,以闻声非声故。外道亦尔,自心分别熏习力故,起于一异、俱不俱见。 === 4.1、第十个比喻——“回音”。佛陀说,大慧,听到从人、河流和风交织在一起的山谷中的回音,只是回音,并非原本的声音,故而既闻声,又非闻声。 4.2、外道也是这样,自心分别习气,呈现有与无;呈现一异、俱不俱邪见。 === 5、大慧!譬如大地无草木处,日光照触,焰水波动,彼非有,非无,以倒想非想故。愚痴凡夫亦复如是,无始戏论恶习所熏,于圣智自证法性门中,见生、住、灭、一异、有无、俱不俱性。 === 5.1、第十一个比喻——“阳焰”。佛陀说,大慧,在没有草木的大地上,由于阳光的作用,阳焰如同水波一样流动,看着似有水而实际没有水,渴求水而得不到水。 5.2、同样地,愚痴凡夫无始时来戏论恶劣习气熏习,分别生、住、灭、分别一异、俱不俱、分别有与无的实见。 5.3、即便以圣自内证智事法门,如阳焰般的水波依然显现,就是见道登初地了。虽然不再执阳焰为有水的存在,但由于无始戏论熏习的杂染种子还在,还有如阳焰的显现;也就是虽然不再执nimitta的存在,但ābhāsa依然显现。 === 6、大慧!譬如木人及以起尸,以毘舍阇机关力故,动摇运转,云为不绝,无智之人取以为实。愚痴凡夫亦复如是,随逐外道起诸恶见,著一异等虚妄言说。 === 6.1、第十二个比喻——“机器人”和“起尸鬼”。 “木人”就相当于现在的机器人。 “起尸”就是用魔法让尸体能够自己走路。 “毘舍阇”是梵文piśāca这个词的音译,piśāca是一种鬼。 “毘舍阇机关力”梵文是piśācayukti,是指诸如能驱动死尸行走的魔法力量。 “云为不绝”的“云”梵文是kriyā,是“行动”、“行为”的意思。因此,这个“云”要理解为“运动”的“运”。 6.2、佛陀说,大慧,没有生命的死尸和机器人,由于魔法力量的作用,可以摇动运行,以此,愚夫们执著着根本不存在的妄想分别。 6.3、同样地,愚夫们落入外道邪见,执著一与异的言说,这是虚妄的增益。 === 7、是故,大慧!当于圣智所证法中,离生、住、灭、一异、有无、俱不俱等一切分别。 === 7.1、佛陀说,大慧,应该远离生、住、灭;远离一异、俱不俱;远离有与无的一切分别。即便获得了圣自内证境界,也就是见道了,也要坚定不移地远离分别;也就是坚决不把ābhāsa,分别为nimitta。 === 8、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诸识蕴有五,犹如水树影,所见如幻梦,不应妄分别。 === 8.1、这时佛陀又以偈颂体重新宣说法义:以“识”为第五的诸蕴,也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犹如水中的树影。凡夫的一切所见,如同幻和梦,应以佛陀“唯了别”的教诲而不起分别。 8.2、【关键词】唯识、唯了别: 在汉传佛教里,“唯识”这个词,对应的梵文通常是两个:vijñāna-mātra和vijñapti-mātra。vijñāna-mātra就是只有心识,没有外境,就是“'''唯识无境'''”;vijñapti-mātra就是凡夫境界只是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就是“唯了别”。 === 9、三有如阳焰,幻梦及毛轮,若能如是观,究竟得解脱。 === 9.1、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三有”如同翳病所见的毛;如同阳焰迷惑的水;如同幻;如同梦。如此观察,得解脱! == 梵汉对照 == {{L2:2-29/003梵}} {{L2:2-29/003繁}} {{L2:2-29/003简}} {{L2:2-29/004梵}} {{L2:2-29/004繁}} {{L2:2-29/004简}} {{L2:2-29/005梵}} {{L2:2-29/005繁}} {{L2:2-29/005简}} {{L2:2-29/006梵}} {{L2:2-29/006繁}} {{L2:2-29/006简}}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L2:2-29/003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3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3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4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4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4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5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5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5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6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6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9/006繁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楞伽经导读098/内容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