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楞伽经导读078/课后自测”︁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78/课后自测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78=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依照经文“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以无常异相因故常,非自相因力故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经文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外道所说的不思议的常,是以无常性的不同相为因,而不是以自身的常性为因,得名为不思议的常。 -B、外道所说的不思议的常,作者的常是绝待之常。 +C、外道所说的作者的常,是与常的对立面无常“相待”而得名,不以自身而得名。 +D、外道所说的不思议的常,是以观待凡夫境界的无常相为因的。 ||外道所说的不思议的常,是以无常性的不同相为因,而不是以自身的常性为因,得名为不思议的常。意思就是外道自己说的,作者的常是绝待之常,而实际上不是。外道说的作者的常,是与常的对立面无常“相待”而得名,不以自身而得名,就是说外道所说的作者常不是“绝待之常”,不是“不思议常”。外道常不思议是“以无常异相因故常”,就是以观待凡夫境界的无常相为因,推断出作者是常。 {依照经文“大慧,外道常不思议以见所作法有已还无,无常已,比知是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外道的“所作法”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外道的常不思议是作者,世间万法不是作者的“所作法”。 +B、“所作法”,就是世间万事万物。 +C、“所作法”,就是作者产生出来的或创造出来的法。 +D、“所作法”,就是外道以为的存在着的凡夫境界。 ||外道的常不思议是作者,外道认为世间万事万物是由作者产生或创造的。所以外道把世间万法叫作作者的“所作法”,就是作者产生出来的或创造出来的法,因此“所作法”就是外道以为的存在着的凡夫境界。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外道是怎样建立起它的不思议的常的呢? |type="[]" coef="2"} +A、外道见到了凡夫境界的存在是“先有后无”的,以此推理,作者应该是常。 +B、外道见到了凡夫境界的存在是“先无后有”的,以此推测,作者应该是常。 +C、外道见到了凡夫境界的存在是“有无相待”而生灭的,是无常的,以此推理,作者应该是常。 +D、外道见到被作者产生的或创造的世间万法无常之后,就以此推测,作者应该是常。 ||外道是怎样建立起它的不思议的常的呢?佛陀说,是外道见到了凡夫境界的存在是“有已还无”,就是“先有后无”,当然也可以是“先无后有”,总之是“有无相待”而生灭的就是无常的。外道见到被作者产生的或创造的世间万法无常之后,就以此推理,以此推测,那作者就应该是常。 {依照经文“大慧,外道常不思议以见所作法有已还无,无常已,比知是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这句经文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type="[]" coef="2"} +A、外道的作者的“常”是推理出来的,不是亲证的。 +B、“比知”的“比”,梵文是anumāna,也译作“比量”,意思是推理或推测。 -C、外道的作者的常不思议是现量,亲证境界。 +D、外道的作者的“常”,是观待被作者的无常而安立。 ||这句经文有两个重要的意思。第一,外道的作者的“常”是推理出来的,不是亲证的,不像佛陀不思议常的自内证圣智境界,是佛陀的现量,是佛陀的亲证,不是推测出来的。第二,外道的作者的“常”,是观待被作者的无常而安立。实叉难陀译“比知”的“比”,梵文是anumāna。这个词也译作“比量”,就是凡夫从给定的前提,推断出结论的行为,就是推理或推测。 {依照经文“我亦见所作法有已还无,无常已,不因,此说为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佛法的不思议常”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佛陀见到了无常所作法的有无生灭其实不过是无明凡夫的一场错觉,所作法根本不存在,因此佛法的不思议常跟所作法毫无关联。 +B、佛陀宣说的不思议常,不是以凡夫误以为的所作法的无常为因而安立。 -C、佛法的不思议常,不是真正的绝待之常。 +D、佛陀的不思议常,是自内证圣智境界,是佛陀的现量,是佛陀的亲证。 ||佛陀继续说,我也见到了,外道以为的作者产生或创造的所作法,是有无生灭,是无常的。但是我并不以所作法是无常为因,而宣说佛法的绝待常。为什么佛陀不以所作法无常为因,而宣说佛法的不思议常呢?因为佛陀不仅见到了所作法的有无生灭,佛陀更见到了无常所作法的有无生灭,其实不过是无明凡夫的一场错觉,所作法根本不存在。因此,佛陀宣说的不思议常,就不会是以凡夫误以为的所作法的无常为因而安立。佛法的不思议常,才是真正的绝待之常。 {依照经文“大慧,外道以如是因相成常不思议,此因相非有,同于兔角故。常不思议唯是分别,但有言说”。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如是因相”,就是上一句经文中的“以见所作法有无生灭的无常相为因”。 +B、外道以所作法为因,而成立外道的常不思议。 +C、外道“为因的所作法”非有,就是所作法其实根本不存在,如同兔角一般从来没有存在过。 +D、外道的不思议常的作者,只是凡夫的分别,只是名言的假安立。 ||这里的“如是因相”,就是上一句经文中的“以见所作法有无生灭的无常相为因”。佛陀说,大慧呀,外道以所作法为因,而成立外道的常不思议。但是这个“为因的所作法”非有,就是所作法其实根本不存在,如同兔角一般的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外道的不思议常的作者,只是凡夫的分别,只是名言的假安立。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何故彼因同于兔角?无自因相故”。以下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这句经文是问:为什么成为外道“不思议常的因”的所作法如同兔角一般的不存在呢? +B、因为所作法,也就是眼翳执毛中的“毛”,根本就没有可以维持自身存在的因。 +C、因为所作法,也就是世间万法,根本就没有可以维持自身存在的因。 +D、因为所作法,也就是外道认为的存在,根本就没有可以维持自身存在的因。 ||为什么成为外道不思议常的“因”的所作法如同兔角一般的不存在呢?因为所作法,也就是世间万法,根本就没有可以维持自身存在的“因”。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据经文“大慧,我常不思议以自证为因相,不以外法有已还无无常为因”。以下对佛法的常不思议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佛法的常不思议,是以如来自证圣智相为因。 +B、佛法的常不思议,是远离所作法的有无二边。 +C、佛法的常不思议,不思量心外事物的“有、无”和“常、无常”。 +D、佛法的常不思议,才是真正的绝待之常。 ||佛陀说,大慧呀,佛法的常不思议,是以如来自证圣智相为因,它远离所作法的有无二边,不思量心外事物的“有、无”和“常、无常”。 { 依据经文“外道反此,曾不能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而恒在于自证圣智所行相外,此不应说。”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外道的常不思议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外道不曾知道常不思议,真正的自因之相。 -B、外道的常不思议,是否定事物的有无和常无常,而建立的绝待的常。 +C、外道不知道,他们安立的常不思议是以所作法为因来推测出的。 +D、外道的常不思议,在自证圣智境界相之外,这样的外道常不思议,不应该宣说。 ||外道正好相反,外道不曾知道常不思议,真正的自因之相。外道以所作法为因,而成立外道的常不思议。外道见到被作者产生的或创造的世间万法无常之后,就以此推理,以此推测,那作者就应该是常。外道的常不思议,在自证圣智境界相之外,这样的外道常不思议,不应该宣说。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照经文“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证自智境界转所依藏识为大涅槃。”以下对“涅槃”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声闻乘的修行者畏惧、计著生死之苦,而希求涅槃。 +B、如果知道了一切法皆是分别而无所有,就知道了生死和涅槃本无差别。 +C、执著未来在所缘境中的诸根断灭,这是妄想成涅槃。 +D、圣者自证的藏识的转依,也就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才能涅槃。 ||佛陀说,畏惧、计著生死之苦,而希求涅槃。由于一切法皆是分别而无所有,就知道了生死和涅槃本无差别,就不会把未来在所缘境中的诸根断灭妄想成涅槃。其实圣者自证的藏识的转依,也就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才能涅槃。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照经文“彼愚痴人说有三乘,不说唯心无有境界。大慧,彼人不知去、来、现在诸佛所说自心境界,取心外境,常于生死轮转不绝。”愚痴众生一般会有什么表现? |type="[]" coef="2"} +A、愚痴众生说有三乘,不说唯心、无有似相。 +B、愚痴众生不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如来的自心显现境界,这是损减了。 +C、愚痴众生执取凡夫心外所现境界,这是增益了。 +D、愚痴众生因为增益和损减这两个错误,就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已。 ||佛陀说,愚痴众生说有三乘,不说唯心无有似相。实叉难陀译“无有境界”,梵文是nirābhāsa,应该译为“无有似相”。佛陀继续说,大慧呀,这些愚痴众生不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如来的自心显现境界,而执取凡夫心外所现境界,因此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已。大家注意,执取凡夫心外所现境界,这就是增益了;不知如来自心显现境界,这就是损减了。因为增益了,损减了,所以生死轮回就流转不已了。 </quiz> <hr class="">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自测]] [[Category:楞伽经自测初级]]
返回
楞伽经导读078/课后自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