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1条结果,共11
高级搜索

搜索命名空间:

  • …])与其谈法。当时武帝一心钦慕佛法,不论是建寺、造经、供僧,皆不遗余力,因而自认很有功德,不知道离相妙修,以求[[佛果]]。达摩却一语道破,告诉[[武帝]]毫无功德(事实上只有[[善业|福报]]而已)。因双方会晤不契,达摩“[[一苇渡江]]”,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山洞中面壁九年 …
    10 KB(45个字) - 2021年1月17日 (日) 04:00
  • | rowspan="11" | | rowspan="13" |
    9 KB(544个字) - 2021年8月9日 (一) 13:44
  • +C、学修佛法者,应以佛陀的言说法相为津,去亲证宗趣法相,而不要执著于言说。当然,不能执著于言说,而就认为佛陀就不应该安立言说,就没必要安立言说,这同样是错误的,甚至是更错误的。因为没有“因指 …心,善巧安立的言说教法,起名叫deśanānayalakṣaṇa,实叉难陀译为“言说法相”,求那跋陀罗译为“说通”。学修佛法者,应以佛陀的言说法相为津,去亲证宗趣法相,而不要执著于言说。当然,不能执著于言说,而就认为佛陀就不应该安立言说,就没必要安立言说,这同样是错误的,甚至是更错误的。没有“因指见月 …
    14 KB(119个字) - 2021年10月16日 (六) 13:09
  • …龙树《中论颂》中提出的二谛理念,表达了如果一个人不能善于了知世俗谛和胜义谛,就不可能了知甚深佛法中的真实。世俗谛和胜义谛是佛陀在凡夫和圣者之间构建的桥,是基于凡夫认为的道理,通过一步步的接引让凡夫能够理解和认同圣者要说的道理,从而舍弃凡夫的颠倒见解。世俗谛和胜义谛表征着佛陀说法具有两种随顺,世俗谛的建 …
    6 KB(7个字) - 2023年7月5日 (三) 02:32
  • [[朝]]僧伽婆罗译有《[[解脱道论]]》,它的结构和内容与[[上座部佛教]]中总结佛教理论与实践的论书《[[清净道论]]》相一致,引起了十九世纪以来中外学 …
    6 KB(39个字) - 2021年1月17日 (日) 04:00
  • …法师作〈肇论序〉,有『或六家七宗,爰延十二』之语。唐元康作《肇论疏》,释此句曰:『或六家七宗,爰延十二者,江南本皆作六家七宗,今寻记传,是六家七宗也。朝释宝唱,作《续法论》一百六十卷云,宋庄严寺释昙济作《六家七宗论》。论有六家,分成七宗。第一本无宗,第二本无异宗,第三即色宗,第四识含宗,第五幻化宗,第 …
    5 KB(69个字) - 2021年1月17日 (日) 04:00
  • |
    7 KB(328个字) - 2021年12月13日 (一) 10:30
  • …巧安立的言说教法,起名叫deśanānayalakṣaṇa,实叉难陀译为“言说法相”,求那跋陀罗译为“说通”。'''学修佛法者,应以佛陀的言说法相为津,去亲证宗趣法相,而不要执著于言说。当然,不能执著于言说,而就认为佛陀就不应该安立言说,就没必要安立言说,这同样是错误的,甚至是更错误的。没有“因指见月 …
    8 KB(80个字) - 2021年10月16日 (六) 13:09
  • …、心咒<ref>慧琳《一切经音义》:「心陀罗尼,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即心持法也。」</ref>。[[支谦]]译本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咒》<ref>[[僧祐]]《[[出三藏记集]]》卷4:「《摩诃般若波罗蜜咒》一卷,《般若波罗蜜神咒》一卷(异本)。」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4:「《摩诃般若波 …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 || 存疑(传说是吴·[[支谦]])<ref name="支谦">西晋[[释道安|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与[[_(南朝)|]]《[[出三藏记集]]》中此经无译者名</ref> || || 缺 …
    36 KB(481个字) - 2021年1月27日 (三) 09:20
  • [[鸠摩罗什]]译本<ref>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2017-10-17 </ref>中,[[南朝|]][[昭明太子]]将《金刚经》分作三十二品(章),并以副标题加以注解。梵文本及藏译本中并没有这种分法。 …
    37 KB(546个字) - 2021年1月17日 (日) 04:00
  • …的大论师有很多都是见道以上的菩萨,他们对佛陀的圣教量做了非常系统化的阐释,这些系统化的阐释很对机我们末法众生。因此论是末法时期众生学习佛陀的经跟律的桥和工具。 …
    19 KB(49个字) - 2021年1月17日 (日)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