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96/课后自测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目录
1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96
1.1
一、填空题
1.2
二、在线测试题
1.2.1
选择题
1.2.2
判断题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96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凡夫的言说”理解错误的有哪些?
A、凡夫的言说,是分别的,是虚妄的,特征是能所分离的,要远离言说分别。
B、凡夫的言说——“非如其言而有其义”,佛陀肯定凡夫的言说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言说所诠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凡夫的言说——“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凡夫境界上先有名言,由名言创造了误以为的世界。
D、凡夫的言说,特征是生灭的、变化不定、相互因缘和合,因此是不存在的。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圣者的言说”理解错误的有哪些?
A、圣者的言说,也应该以“理解凡夫言说的能说与所说”的二边分别来理解。
B、圣者亲证的真实性不是言说所能诠表的,所以在《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对不二“实相”以默然示之。
C、圣者的言说就是圣者亲证的第一义。
D、圣者证悟的境界固然离言说、无分别,而佛陀为了度化众生,于言语道断之处安立言语,从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无上的言教。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亦非无事而有所说”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亦非无事而有所说”,此“事”是圣乐事,也就是圣者亲证的不二无分别的真实性。
B、“亦非无事而有所说”,此“事”是凡夫境界的事。
C、不二无分别的真如,当然不是言说所能诠表,当然也不是分别所能理解。
D、“亦非无事”,佛陀认为凡夫境界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
4
依照经文“世尊,愿为我说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等,”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这句经文的意思是:大慧说,老师,请您为我宣说远离一异、俱不俱,为我宣说远离有无、非有非无,为我宣说远离常与无常。
B、在这里“远离一异、俱不俱”就是远离四句。
C、在这里“远离有无、非有非无”也是远离四句,只是省略了“亦有亦无”这一句。
D、在这里“远离常与无常”就是远离二边,而远离二边就是远离四句。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世尊,愿为我说离一异、俱不俱……一切诸法皆是自心所见差别”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远离四句就能够行一切外道所不能行;就能够趋向自证圣智境界;就能够灭除遍计所执的自相和共相;以上是资粮位和加行位的修行。
B、进而就可以悟入第一义真实,这是见道位。
C、之后就可以依菩萨次第,由初地到二地等等,获得递进向上的清净相,这是修道位的修行。
D、最后证入如来地相,这是证道位。成佛以后,如同摩尼宝珠映现种种色相一样,依照因地所发誓愿,任运自如地行于无尽的境界相,令众生修习趋入一切法的境界相,皆是自心所现。
6
依照经文“大慧!善哉善哉,汝哀愍世间,请我此义,多所利益,多所安乐。大慧!凡夫无智,不知心量,妄习为因,执著外物,分别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等一切自性。”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大慧为了悲悯这个世界,为了无数众生的利益,为了无数众生的安乐,劝请佛陀宣说远离四句这个法义。
B、佛陀说,愚夫们就是不能觉知唯自心所现,从而妄执种种外境的存在,妄想习气为因,因此,分别一异、俱不俱,分别有无、非有非无和常与无常等自性。
C、佛陀非常清晰明确地表达:凡夫为什么落于四句,就是不能“了境如幻,自心所现”。
D、知道“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够远离四句。
7
依照经文“大慧!譬如群兽为渴所逼,于热时焰而生水想,迷惑驰趣,不知非水。愚痴凡夫亦复如是,无始戏论分别所熏,三毒烧心,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取内外法,堕一异等执著之中。”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佛陀说,群鹿被炎热所折磨,把阳焰妄想成有水的存在,飞奔而去。它们不知道,其实这只是它们自心的迷乱邪见,它们不知道那里根本就没有水。
B、愚痴凡夫们无始时来种种戏论妄想熏习,心被贪、嗔、痴三毒之火所烧,乐著种种心外色法境界的存在,执持外境有生、住、灭的邪见,不知道内外事物不存在。因此,愚痴凡夫们也就落入了对一与异、有与无的执著。
C、佛陀用“阳焰”作比喻,告诉愚痴凡夫不知自心所现,分别执著心外事物的存在,也就落入了二边见。
D、佛陀用“阳焰”作比喻,告诉众生凡夫境界其实是看着有,实际根本不存在。
8
依照经文“大慧!如乾闼婆城非城非非城,无智之人无始时来,执著城种,妄习熏故,而作城想。外道亦而,以无始来妄习熏故,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著一异等种种言说。”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乾闼婆城没有城,只是无智之人以为有城的存在。
B、由于无始时来,以为有城而熏习的习气种子现行时,显现出如同有城的样子,这就是“乾闼婆城非城非非城”。
C、外道妄执无始时来戏论习气,不能了达唯自心所现,从而执著于一与异、有与无的知见。
D、佛陀说,乾闼婆城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无智之人看不见而已。
9
依照经文“大慧!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种种严饰……不了唯心,执著一异,有无等见。”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佛陀说,大慧啊,有人在睡梦中梦见某处国土,里边充满着男人、女人、象、马、车和步兵;还有村庄、树林、园林以及山、月与河流等种种庄严。这个人正进国王后宫的时候醒了,醒了之后他还专心回忆梦中的城市和后宫。
B、佛陀问大慧,你觉得如何?此人念念不忘梦中种种不存在的景象,他属于智者吗?大慧回答说,他不属于智者。
C、佛陀继续说,大慧啊,同样地,愚夫们被邪见所噬,著于外道,不知道事物是自心所现,如同梦境。因此,执著一与异,有与无等等知见。
D、佛陀用“梦”喻,比喻愚痴凡夫不了自心所现,不知凡夫境界如梦境,执著二边见。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圣者证悟的境界固然离言说、无分别,而佛陀为了度化众生,于言语道断之处安立言语,于心行处灭之时生起分别,从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无上的言教,佛陀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能拿“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当做欺骗他人的挡箭牌。
正确
错误
2
通过佛陀宣说远离四句,以让菩萨们能够遣除遍计所执自性的自相共相邪见,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后能令一切众生具足一切功德的成就。
正确
错误
3
佛陀非常清晰明确地表达:凡夫为什么落于四句,就是不能“了境如幻,自心所现”。这是佛陀的纲领性回答!
正确
错误
分类
:
楞伽经辅导
楞伽经自测
楞伽经自测初级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打印版本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引用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