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24/课后自测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目录
1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24
1.1
一、填空题
1.2
二、在线测试题
1.2.1
选择题
1.2.2
判断题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24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往昔所种善根力故”,罗婆那王往昔种下了善根。请问善根是如何种下的?
A、学习科学,如理思维。
B、学习哲学,如理思维。
C、听闻佛法,如理思维。
D、学习物理,如理思维。
2
依照经文,罗婆那王具有了如实理解佛法与非佛法等各种学术、思想观点的智慧,叫做“于一切法得如实见”。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很多佛教徒没有这样的智慧,不能如实理解各种不同的思想,这就是“不如实见”。以下哪些是“不如实见”?
A、认为依靠着凡夫的感知感知到的凡夫境界真实存在。
B、“三教合一”、“五教一统”,认为儒家、道家和佛教讲的是同一个道理,甚至认为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没有什么区别。
C、认为佛说的三时教法是没事瞎说,圣者境界不存在。
D、不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不能理解佛陀教法的不共,把不同思想理论混说、混讲。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不依靠别人的教诲,只凭着自己的善巧的觉知观察,叫做“不随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观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能做到以下哪些事?
A、能够“永离一切臆度邪解”。
B、能够不再有严重的执著的见解,例如认为心外有物。
C、能够“住大修行,为修行师。”
D、能够安住于修道位上的修行,成为真正的修行者。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现种种身,善达方便,巧知诸地上增进相”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这句经文描述的是加行位菩萨的境界。
B、菩萨的使命就是度化众生,因此“现种种身,善达方便”,指的是圣位菩萨会在众生中示现种种的身,而且通达各种方便善巧来度化众生。
C、“巧知诸地上增进相”意思是能够很好地知道从初地到二地、三地以至七地等每个地的独特状态。
D、“知”与“证”是有很大区别的,罗婆那王刚刚登初地,并未证到二地以上的境界,但是已经知道了各地的不同状态,所以这里是“巧知诸地上增进相”。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心、意、意识”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心、意、意识”,是阿赖耶识的“三分法”的表达。
B、“心”,梵文是citta,对应的是“识”的八分法中的“阿赖耶识”。这个“心”只表示圣者能见的凡夫心,不包括圣者心。
C、“意”,梵文是mano或者manas,对应的是“识”的八分法中的“末那识”。
D、“意识”,梵文是manovijñāna,对应的是“识”的八分法中的“前六识”。
6
依照经文,“常乐远离心、意、意识”,说明要远离心、意、意识,即远离阿赖耶识。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要远离阿赖耶识?
A、立足圣者境界,阿赖耶识是凡夫的错误认识熏习的,所以要远离阿赖耶识。
B、立足圣者境界,阿赖耶识是圣者的错误认识熏习的,所以要远离阿赖耶识。
C、远离心、意、意识就是离诸杂染,就是转染成净,这是初地到七地菩萨修行的主要内容。
D、远离心、意、意识就是离诸杂染,就是转染成净,这是八地以上菩萨修行的主要内容。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断三相续见”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三相续”的一重含义是:凡夫以为的凡夫生死轮回的时间上的三相续,就是过去、现在、未来。
B、“三相续”的一重含义是:凡夫以为的凡夫生死轮回的空间上的三相续,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C、“断三相续见”就是断除圣者认为根本没有生死轮回的见解。
D、“断三相续见”就是断除凡夫执著在凡夫以为的心外的真实世界里有任何形式的真实的我在进行着真实无比的生死轮回的见解。
8
社会上有千千万万的佛教徒,相信六道轮回,相信有一个不变的精神主体——我,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不断轮回。把六道轮回当佛法学习,这是当今中国比比皆是的现象。但是,讲六道轮回真的不是佛法,为什么?
A、佛陀降生以前,印度人都相信六道轮回,根本不需要佛陀来讲六道轮回。
B、相信六道轮回的三世说生命观,只是信仰佛教的思想前提,还不是佛法本身,还在佛门之外。
C、讲轮回不是佛法,讲“轮回如梦”才是佛法。
D、小乘佛法就告诉我们“轮回无我”,大乘佛法,进一步告诉我们“轮回如梦”,轮回本来就是一场错觉。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是佛法?
A、只用一句话、八个字,就可以把佛法的最重要的内容概括无遗,即“轮回如梦,醒即解脱”。
B、六道轮回的三世说的生命观就是佛法本身。
C、讲轮回不是佛法,讲“轮回如梦”才是佛法。
D、小乘佛法告诉我们“轮回无我”,大乘佛法,进一步告诉我们“轮回如梦”,轮回本来就是一场错觉。错觉转正觉,梦醒就解脱。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学佛最难之处在哪里?
A、最难之处,难就难在凡夫们普遍没有学佛的兴趣和毅力。
B、最难之处,难就难在凡夫们家庭、工作太忙,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佛。
C、最难之处,难就难在凡夫们不会认同、不敢认同、不愿认同,眼前的整个人生就是一场梦。
D、最难之处,难就难在凡夫们不会认同、不敢认同、不愿认同,眼前的整个人生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虚妄分别。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于一切法得如实见”中的“法”对应梵文是śāstra,译作经典、典籍、著作。这个典籍,既包括佛法的经典,也包括非佛法的经典。
正确
错误
2
三教合一、五教一统,在当今的这个世界上非常普遍,而且讲这种话的人还自以为高明。这种不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不能理解佛陀教法的不共,把不同思想理论混说、混讲,就是不如实见。
正确
错误
3
“心、意、意识”,是阿赖耶识的“三分法”的表达。远离心、意、意识就是离诸杂染,就是转染成净,这是初地到七地菩萨修行的主要内容。
正确
错误
4
讲轮回不是佛法,讲“轮回如梦”才是佛法。轮回本来就是一场错觉,错觉转正觉,梦醒就解脱。
正确
错误
5
讲六道轮回就是讲佛法。
正确
错误
分类
:
楞伽经辅导
楞伽经自测
楞伽经自测初级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特殊页面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打印版本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引用此页